江西折戲專場亮相2018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

深秋的崑山,美得驚豔。江西折戲專場在百戲盛典的展演,同樣驚豔崑山。10月下旬至12月初,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崑山市人民政府、蘇州市文廣新局共同承辦的2018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舉辦。活動以“匯中國百戲 展戲曲新顏”為主題,集中了全國348個戲曲劇種的經典劇目或摺子戲在崑山展演。江西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贛劇和贛南、高安、吉安採茶戲四個劇種的優秀傳統劇目,組成一臺摺子戲專場,助興百戲盛典。其中包括:江西省贛劇院的贛劇《還魂記·遊園驚夢》、贛南藝術創作研究所的贛南採茶戲《釣拐》、高安市採茶劇團的高安採茶戲《孫成打酒》、泰和縣採茶劇團的吉安採茶戲《打鳥》。各院團為參演盛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力求展現本劇種的獨特魅力。


江西折戲專場亮相2018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



11月8日—9日,江西摺子戲專場演出在崑山當代崑劇院劇場連演兩場,演出吸引了眾多觀眾,本地的戲迷來了,兄弟劇團的同仁來了,不少江西老鄉及崑山市江西商會的領導也趕來捧場助興,懷著對戲曲的熱愛、對家鄉的眷戀,聚在這裡,共享盛世清音。

由梅花獎獲得者楊俊帶來的贛南採茶戲《釣拐》拉開了演出序幕,詼諧的表演,極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引得觀眾嬉笑學舌,現場笑聲、掌聲不斷,氣氛熱烈。高安的《孫成打酒》、吉安的《打鳥》也因生活氣息濃郁、表演生動有趣博得陣陣喝彩。最後登場的是江西省贛劇院,青年演員朱瑩瑩、陳超以及更年輕一代的贛劇七班的小演員們將鎮院之寶——贛劇弋陽腔摺子戲《還魂記·遊園驚夢》完美呈現,讓觀眾陶醉於贛劇的“美秀嬌甜”。

首場演出開始前,主辦方舉行了一個簡短的捐贈儀式。各院團將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戲服、劇本等珍貴資料捐贈給正在籌建的崑山戲曲博物館作永久展示。

兩天的演出圓滿結束,江西俏麗多姿的戲曲聲腔給崑山人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戲曲,這門古老又年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這個偉大的時代而煥發異彩,而江西戲曲必將爭奇鬥豔花開滿園。


江西折戲專場亮相2018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



七郎與四妹相戀,在約會中被當地惡少劉二碰見,劉二仗勢調戲四妹,結果被田七郎和四妹戲弄一頓,狼狽而逃。該戲是贛南採茶戲傳統劇目“四小金剛”之一,也是目前贛南採茶戲傳承和普及的重要劇目之一。該戲充分展現了贛南採茶戲醜行見長、詼諧幽默、載歌載舞的表演風格,具有濃厚的贛南客家鄉土氣息。

鄒三吉、孫成師徒以做鞋為生,相依為命。酒店張氏,家無男丁,與女兒王桂英艱苦度日。孫成因打酒同桂英產生愛情,雙方長輩雖贊同他們結合,但無論男贅、女嫁,必使一方老人孤獨無依。最後,這對青年戀人撮合雙方長輩也結成終身伴侶,兩家合一家,得到皆大歡喜的結局。該戲是高安採茶戲傳統經典劇目,生活氣息濃郁,喜劇風格鮮明,洋溢著勞動人民樂觀、健康的生活情趣。

三毛箭為了得到自己心愛的毛姑娘,以打鳥為藉口,以喝茶為由,主動接近毛姑娘,向毛姑娘傾吐自己的一片愛慕之情。毛姑娘不顧母親的反對,滿心歡喜地接受了三毛箭的情感。該戲反映了古代男女青年對美好生活及愛情的嚮往和追求。《打鳥》語言生動樸實,用泰和方言演唱,唱詞通俗易懂,有著濃厚的地方色彩,表演保持採茶戲載歌載舞的特點。


江西折戲專場亮相2018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



《遊園驚夢》是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名著《牡丹亭(還魂記)》中最重要的一折。宋代江西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久居深閨,寂寞無聊。一日,在春香慫恿下,揹著雙親私遊花園。見滿園大好春色,頓覺心曠神怡。俄而觸景生情,有感於自己的大好年華如春花“付與斷井頹垣”,黯然神傷。遂迴轉香閣倚幾小憩,恍惚間,似見一個溫雅書生手持柳枝朝她走來,二人幽會花間,兩情繾綣。特點:浪漫清麗,詩情畫意。贛劇表演藝術家潘鳳霞於1959年在江西廬山為國家領導人獻演《遊園驚夢》,獲得毛澤東主席給予“美、秀、嬌、甜”的讚譽。1960年,《還魂記》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彩色舞臺藝術片。2012年,江西省贛劇院攜此劇參加香港第五屆中國戲曲節演出。2016年,該摺子戲由文化部選派參加英國“愛丁堡邊緣藝術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