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自殺案碩士之母:為什麼兒子死亡之後才相信其被導師欺負?

短短几個月,又一起因為導師欺凌導致的學生自殺案件在武漢理工大學發生了。導師欺凌跟校園欺凌一樣,取證是很難的,最好的結果,就是老師被學校處理,但是在法律上很難界定,想要在法律上討個說法,本身就是太難了。

就目前形勢來看,武漢理工大學否認自己的老師存在問題,而該自殺學生的導師則堅稱,學生患有抑鬱症,在春季高發期自殺,與自己無關。

據網友和該學生的家屬描述,自殺的學生陶崇園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愛運動的陽光男孩,在學習和生活中很活躍,積極上進,並不屬於內向消極的那類學生。

問自殺案碩士之母:為什麼兒子死亡之後才相信其被導師欺負?

而且陶崇園的工作都落實的差不多了(但是導師並不認同),前途一片光明,也不存在就業壓力等方面的因素。

問自殺案碩士之母:為什麼兒子死亡之後才相信其被導師欺負?

那麼到底為什麼讓這樣一個優秀的男生選擇了這樣一條令人惋惜的道路呢?

據陶崇園自己描述,他的壓力來自“壓迫、控制”,“我實在不知道如何擺脫他。”我自己認為,陶這樣一個優秀的學生最終的自殺,肯定和他在學校的遭遇有關。但是導師能不能受到處分,這個就不好說了。

對於他的死,我們都是特別惋惜的。實際上在他死之前並不決絕,與去年反覆自殺最終去世的碩士生相比,甚至可以說比較突然。

在他自殺前和作為教師的母親在食堂吃了早飯,而且又提起了導師對他的壓迫和控制。我們可以設想,他在電話和麵對面的溝通中反覆對自己的母親提出自己受到導師的欺凌,希望從母親或者家庭方面得到什麼反饋呢?應該是一個擁抱,或者一句沒關係,大不了我們不上了,重新開始。或者爸媽支持你,堅持自己,不要害怕。

但是陶崇園的母親要帶他去醫院(這在陶以不舒服為由逃避參加聚會時導師王攀讓他去看病不謀而合)。相信他的母親初衷是好的,有病當然要治。但是這也暗含著一個信息,自己的家長認為自己所說的都是一個神志不清的病人的癔症。自己把自己最隱秘的傷痛告訴了自己最信任的家人,而自己最信任的家人卻把自己推給了冷冰冰的醫院。

在甩開了母親後,這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完成了自己令人惋惜的縱身一躍。

問自殺案碩士之母:為什麼兒子死亡之後才相信其被導師欺負?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父母,尤其是吃過苦受過累的父母,對孩子要求太嚴格了,也不允許他們失敗和退出,他們認為自己當年那麼苦都過來了,現在社會哪裡還有什麼受不了的事情。我就認識很多這樣的朋友,他們的父母不允許孩子在自己面前抱怨單位,抱怨領導,孩子可能只是無心一說,釋放一下自己的壓力,家長便認為孩子胡說八道為自己找藉口,是不是想逃避工作。他們那個年代,單位就是天,是不會錯的,就算有錯,也不是對你一個人,就你自己受不了嗎?這不是矯情是什麼?想當年,我們連口吃的都沒有,不也過來了?

社會不是說充滿陷阱和人心險惡,也不是處處都是溫暖和歡聲笑語,當一個涉世不深的孩子在外面遇到了困難,作為家長,希望有這麼一種態度: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在外邊有人欺負你的時候,家庭永遠是你溫暖的港灣。也許就是一句話,可以給孩子莫大的力量,讓他戰勝恐懼,也戰勝自己,不會選擇一條那麼痛苦的自戕之路。

畢竟,這個世界上最親、最近的是親人。請在自己的家庭成員遇到過不去的坎的時候,多給一點支持和關愛,不要講太多大道理,道理等事情過去再說也不遲,只顧著站在自己的立場,也許這番道理將是家人之間的永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