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食品安全誰來保障?

2018年10月19日,上海中芯國際學校被爆學校廚房內出現變質番茄和洋蔥,食物加工日期造假等問題,經查,由上海怡樂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餐飲服務的上海市其他所有28家學校食堂中有三所學校存在不同程度食品安全問題。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責令相關學校立即停止由上海怡樂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繼續提供餐飲服務,並對涉嫌存在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上海怡樂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立案調查。此事件引起學生家長眾怒,引發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強烈關注。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周潔紅教授和博士研究生李凱基於全國食品安全事件數據庫,對我國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關鍵環節以及責任主體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並從大數據下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原因與風險的定位出發,提出了一套以信用能力建設為特色、以預警功能為導向的食品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思路。

「參考」食品安全誰來保障?

分析表明從質量安全問題原因來看,有害化學物質添加、添加劑使用不當、假冒偽劣和不合格原材料使用是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風險源。從環節來看,食品深加工、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種養殖和批發零售環節是食品安全風險最為集中的環節。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問題的生產,既有要素問題也有行為的問題,呈現出技術風險與人員風險相互交織的特點。

食品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問題:

現在的食品企業信用預警功能缺失。多數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為根據企業業務類型,企業規模等信息建立差異化可量化的評價指標,部分部門雖然建立了可量化的指標但往往過於簡單,導致信用信息彙總之後就只包括簡單的企業基本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息,導致技術風險與人源風險控制指標缺失;進一步,技術風險的管理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負責,人源風險由食品安全監管與信用監管部門負責,沒有實現有效整合,因此無法全面把握企業的風險水平;各地在食品企業小信用與企業、地方大信用的銜接上也存在很大不足,如何確定小信用專業量化指標的權重,使之融合到大信用體系中仍在探索中。

信用信息的實時歸集尚未實現。食品企業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是實施分級管理的基礎。由於企業主動披露信息的責任界定不明晰,企業只能被動參與甚至是不參與,而各具體職能部門在信息採集上分工欠明、信息上報時效性要求不明確,加之各部門信息化程度存在差異,導致各部門信息互聯共享頻率不一,實時歸集共享遠未實現。

分類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尚未針對不同規模、不同品類企業或者生產主體的評價標準與管理體系,在懲罰措施、日常監督等方面沒有形成差異管理策略,對小作坊小企業甚至無證無照企業更是缺乏約束能力。信用體系的獎懲作用不足,當前存在著黑榜力度不足且公示範圍過小,紅榜不與市場激勵掛鉤,紅榜少黑榜多等問題。第三方參與不足,表現為信用體系侷限於為政府管理服務,不對消費者開放,未有效發揮消費者、媒體與第三方信用評價與信用信息發佈機構的作用,導致信用體系所倡導的聯合約束尚未有效發揮。

食品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思路:

建立食品企業信用指標評價體系

基於“社會共治”的基本理念,以強化食品企業技術風險和人源風險控制能力為重點,以發揮消費者、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等主體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為導向,設計一個包含第三方參與激勵、公眾參與等內容在內的食品企業信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思路是先提出一個包括基礎信用(基本模塊)、信用積累(加分模塊)和信用流失(減分模塊)的企業大信用框架。然後結合《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規定,將基礎信用模塊食品企業登記註冊條件中與企業質量信用保障能力相關的指標進行篩選,另對信用流失模塊中企業管理者失信、企業失信和信用積累模塊的部分指標進行細化,最後再結合大數據分析所揭示的食品安全風險來源與關鍵控制點分析,建立專業的可量化的食品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

優化食品企業信用信息

明確企業信用信息披露責任,強化企業自身信用信息披露,要求企業將質量風險來源、企業質量信用能力建設等信息主動向政府部門披露,與政府信用信息採集、行業信息發佈、消費者和媒體披露形成合力。還要規範各職能部門信息採集內容,提升採集環節的信息的專業性與完整性。對各類小企業、個體戶、甚至無證無照經營主體,要把追溯建設尤其是個人信息追溯作為重點,對大中型食品企業則須要求建立規範的信息追溯體系,將上游供應商管理,下游經銷商管理統統納入到誠信能力信息採集範圍內。最後明確各部門信息採集上傳的時效要求,力爭實現各部門信息的實時互通。提升基層職能部門信息查詢、運用的權限,使基層能夠第一時間將完整的信息上傳到信用信息平臺。

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

完善信用信息採集和分類管理標準,統一信用指標目錄和建設規範,通過積極落實“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建設全國統一的包含自然人和法人在內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信息互通,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向社會公眾開通社會公開類信息信用信息查詢服務。規範信用發佈制度,完善紅黑榜制度可重視紅黑榜的立法依據審核,擴大黑榜的公開範圍,引入消費者與行業協會對黑榜企業的監督,同時將信用紅黑榜與企業品牌建設、產品認證、政府部門招投標等掛鉤,將企業信用信息向阿里巴巴等重要商業平臺開放,增加紅榜企業的發展機會,強化對黑榜企業的約束力。強化信用約束,構建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聯動機制,推廣信用信息的社會應用,建立食品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對農藥、食品添加劑等直接影響食品安全的要素實施限制進入,對涉及嚴重失信的食品企業、企業法人代表,限制其再度進入食品行業。

「參考」食品安全誰來保障?

第三方參與建設與監督

做法為培育第三方信用評價與信用服務機構,明確第三方信用評價機構建設與考核標準,加強政府與第三方機構在信用數據上的互通互補。利用食品行業協會依據對本行業風險來源和風險控制點的準確把控,強化食品行業自治自律,鼓勵行業協會制定行業信用規範,加強會員企業信用檔案管理。鼓勵消費者、新聞媒體參與企業信息披露與監督,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的方法可以鼓勵群眾舉報失信違規行為,對舉報問題及時查處,鼓勵新聞媒體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參與食品企業質量信用建設監督,發揮其發現信用問題、信用信息發佈和信用問題監督中的積極作用。強化新聞媒體約束,規範信用發佈與信用監督,明確新聞媒體信用發佈與信用監督的責任能規範其信用發佈和信用監督的流程,克服虛假宣傳與過度引申對社會信用環境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