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驛·遇見》葉辛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上海印記

滾滾東逝的黃浦江、見證歷史的萬國建築、風靡大江南北的“上海製造”……如果讓你說說印象深刻的上海,你會想起些什麼?

11月3日,迎著微涼的秋風,沿著黃浦東岸濱江漫步,走著走著就遇見了一座名叫望江驛·遇見的神奇玻璃屋,遇見了那個被很多知青記住的上海老人,那個寫下《蹉跎歲月》、《孽債》、《家教》等諸多知青歲月故事的著名作家葉辛。

《望江驛·遇見》葉辛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上海印記


既是安靜的書房,也是熱鬧的直播室;既有科技感十足的虛擬現實,又有傳統的郵政文化體驗;既有市民攝影作品的展示,又有名人名家的手稿……浦東依水而造的文化會客廳令人耳目一新。遇見在這裡變得非常美妙!

《望江驛·遇見》葉辛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上海印記


“我們那一代的年輕人”記憶中的上海是什麼樣子的呢?作為望江驛·遇見的首位“一日店長”,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老師帶著他的新書,現場觀眾交流分享,像極了與老朋友見面,久別重逢的驚喜與熟稔。

“其實《上海·戀》不是上海的戀愛,是上海中間加了一個點,然後是戀。一開始我沒想好用什麼來形容這個戀,所以就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這個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社會風情小說,寫十里上海灘,但這只是小說的結構。其實我是想要展現改革開放以後,整個社會角色的轉變。”摩挲著剛剛出版的新書,葉辛解釋,因為書裡面每個角色的愛情都是不一樣的,透過愛情讀到的是社會演變,所以一個“戀”最為貼切!

《望江驛·遇見》葉辛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上海印記


實際上,有幸搶先讀過這本書的人,十有八九會被故事裡的小人物打動。因為裡面到處是人物實實在在的生活氣息,通過作品透視和折射出這個時代和這個時代的人,才能真正感受上海社會的變遷。

葉辛,原名葉承熹,1949年10月出生於上海。中國著名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1969年去貴州插隊,一晃20年。1977年發表處女作《高高的苗嶺》。此後共出版著作有: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家教》《孽債》等。根據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家教》《孽債》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在國內引起轟動。

無論是在貴州插隊,還是在返城上海,很多場合,葉辛都會被問一個問題,“你眼中的上海人是精明的代表嗎?”

“小說裡我其實講的不是上海人的特質,而是上海人的生活狀態。別人都說上海人精明,實際上都是誤解比較膚淺。”葉辛說,他理解今天的上海人,不論是幹部,商人,還是教師,營業員,都有一個追求,就是要追求雅緻而有尊嚴的生活。

《望江驛·遇見》葉辛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上海印記


而在《上海傳》這本新書裡,葉辛記錄了很多歷史一幕。那些對青春的記憶也是對上海這座城市的記憶。

當時知青回上海辦事,都會接到幫忙採購的重任。除了記住了城市的繁華,更看到上海這座城市與別的城市不一樣的溫度和服務。

葉辛記得,當年家附近西藏路新閘路路口有一家薪火日夜商店,給當時晚上12點以後下班回家的工人買東西,店裡提供8分錢的火車頭蛋糕,給下雨進來避雨的人免費提供雨傘等,連周恩來總理都對這種經營模式提出了表揚,並推廣全國。

實際上,平淡的生活中還是有些小確幸。

海那個年頭很多吃的、用的要憑票,外地人要來買,沒有票還不能買。一些憑票要到華僑商店才能買到。葉辛舉例,“比如說,那個時候發明了有機玻璃紐扣。哎呀,上海的女知青棉襖上有機玻璃釦子,紅的綠的藍的,一排五個釦子。出工的時候穿著棉襖出去,太陽光照在那個五個釦子上閃閃發光,農村小姑娘見了,喜歡得要命。”

而有些事,幸福又苦惱,比如探親買火車票。

貴州插隊那些年,除了農忙的時候,基本11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知青們都相對比較清閒。跟領導申請探親假,一般都會批下來,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但痛苦的是回來買火車票!“如果你超過了探親假,一天就要扣三倍工資。返鄉高峰,火車站長途客車站永遠排著長隊,還有黃牛賣票。”葉辛記得,當年虹口購買火車票的地方被一條一條很小的鐵圍欄圍起來,買票是發牌子,一開始是紙板,上海人各種動腦經用剪刀照著剪一個,描一個,想要矇混過關。後來專門做了木牌子,才一點一點正規起來。

很多荒涼時光中,書籍是最好的慰藉!葉辛也是如此,從小就比較愛讀書。再加上,上中學的地方在外灘,他每天都要穿過南京路回家,路過南京路上那家全國最大的書刊雜誌社零售店。

但是,和很多人不一樣,那些年,葉辛除了喜歡看小說以外,更喜歡讀外交部出版的國際知識刊物和畫報。他的偶像是馬丁路德金,“我就覺得這個黑人不得了!”也喜歡瑪麗蓮夢露。“我有個習慣,喜歡記日記,我每天把身邊發生的故事,不管是不是我自己的,我都會通過日記把它記下來,這也成為了我日後寫作的素材依據。”

歲月白駒過隙!今天的上海遠不是四十年前的上海,而對上海的感情,葉辛一直沒變。對於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每隔一段時間,葉辛都會忍不住驚歎!對於葉辛的故事,今天的年輕人也忍不住想穿越遇見。僅一個小時,通過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愛奇藝、咪咕直播等12家直播平臺分享到了世界各地,觀看直播人數高達54萬。

《望江驛·遇見》葉辛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上海印記


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中心大廈會見來滬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主要嘉賓時說,紐約的時代廣場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上海的黃浦江兩岸將來要打造成為世界的“會客廳”。

坐落於浦江東岸的玻璃屋,望江驛·悅讀(1號會客廳)打造的是東岸濱江閱讀空間;望江驛·身臨(2號會客廳)是以科技體驗為主的文化空間;望江驛·遇見(3號會客廳)是間全媒體文化會客廳也正是一間間迷你版的“會客廳”。

這裡,可以體驗未來城市品質生活,也可以靜下心來深度瞭解城市人文精神,遇見這件事本來就很美。葉辛來過了,還有誰會來呢?相信這次以後,期待也變得美了!(韓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