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裝電站誤認為穩賺不賠,1座電站4處不規範,問題出在哪裡?

這幾年,農村成為光伏應用的新興市場,以“光伏+”為主題的創新模式在農村有著廣泛的應用,涉及到光伏扶貧,光伏農業,漁光互補等。對於農民來說光伏扶貧的概念和舉措也已經深入人心,很多農民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裝上了光伏電站,希望通過扶貧電站,可以改善生活,脫貧致富。

農民裝電站誤認為穩賺不賠,1座電站4處不規範,問題出在哪裡?

圖:規範安裝的電站

最近,和朋友到安徽走訪了幾家農戶,他們都是在去年安裝了5kW的光伏電站。我們發現臨近的兩戶人家,他們電站有很多不同。一、安裝商不同;二、設備選擇品牌不同;三、規範性不同。這麼多的差異性,每家的發電情況自然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發電最少的那家,存在問題超過4項,著實讓人捏了一把汗,電站收益情況更令人堪憂。

農民裝電站誤認為穩賺不賠,1座電站4處不規範,問題出在哪裡?

圖:存在問題的電站

我們瞭解到,農村光伏市場作為一塊處子之地,更是一塊誘人的蛋糕,不僅吸引了大批企業的眼球,還成就了當地一批系統安裝商。蛋糕就這麼大,誰都想吃,自然形成魚龍混雜地市場態勢。有品牌知名度的在安裝施工中會做的中規中矩,而賺快錢的安裝企業則是虎頭蛇尾,不規範安裝、設備以次充好的案例經常可以看到。

另外,一些不專業的安裝商在市場推廣過程中,不斷的向老百姓植入錯誤的觀念,讓老百姓誤以為光伏電站就是搖錢樹,是一項穩賺不賠地好買賣,結果電站裝好後就不管不問,一週可能看不出差異,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就愈發明顯。

這裡我們就和大家來說下,在農村最容易出現的5個問題。

一、設備以次充好。光伏組件作為電站核心部分,也是最值錢的部分,我們發現一些農戶電站的組件沒有品牌標識,從質地上看應該是選擇了降級組件,不到一年的時間出現了組件鼓包、熱斑效應十分嚴重等問題。

農民裝電站誤認為穩賺不賠,1座電站4處不規範,問題出在哪裡?

圖:組件出現鼓包

二、設計不規範。這裡主要體現在組件前後排間距太小,以及忽略周邊高壓線、電線杆的遮擋。如果是專業的設計安裝公司,他們不會這麼做,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細節,就是影響電站發電收益的問題。另外還存在接線不規範,許多線都走了明線,接頭裸露在外面,後面也會有安全隱患。

三、偷工減料。我們發現部分電站的併網箱缺乏防雷模塊,雖然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遇到雷電天氣,這就很難保證了。專業的系統安裝公司往往會在裝有多層防雷措施,這樣可以降低雷電擊毀電站的概率。

農民裝電站誤認為穩賺不賠,1座電站4處不規範,問題出在哪裡?

圖:接線裸露,鳥屎沒有清理

四、農戶缺乏運維知識。上面我們提到一些企業在做推廣的過程中誇大了光伏發電的效益,忽略了光伏發電最重要的細節——運維,在這樣的誤區下,很多不瞭解情況的農戶,不僅在電站上面曬起了辣椒、蔬菜,還在上面曬起衣服。至於灰塵、鳥糞要及時清理,如何正確清理,很多農戶都不知道有這回事。

總結,明白了這些,如果你的電站存在以上情況,那麼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去規範化,我們的電站有了合理的設計,規範的安裝,以及後期週期性的運維,農戶的光伏電站才能發會其真正的作用,為老百姓帶來穩定的收益,改善生活,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