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給予我們的能力

作為數學教師,我常常自問:數學給予學生帶得走的能力是什麼?忘卻了所有的數學概念、公式與原理之後留下來的又是什麼?我的答案是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表達。因此在實踐中,我不斷引領學生感受數學式的生長,經歷數學家的研究,嘗試數學味的表達。

數學給予我們的能力

英國學者P.歐內斯特說:“數學教學的問題並不在於教學的最好方式是什麼,而在於數學是什麼。”這裡的數學,不是某一個版本的數學教材,而是你和學生共同建構的“自己的數學”。 讓學生看到數學的發生與發展,讓學生親歷知識的成長與演化,是核心素養視野下教師應有的嘗試。

數學給予我們的能力

如果我們把數學的公式、概念、原理形象地比作各類維生素,那麼兒童的數學學習不應該來源於食之無味的維生素片,而應來源於富含各種維生素的美味果蔬。在實踐中認識數學,在實踐中研究數學,在實踐中發展數學,是兒童學習與研究數學的應有路徑。

數學給予我們的能力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自我建構者,學生也不例外。在與生活的交互中,與數學的對話中,學生正在不斷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建構數學,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這樣的建構過程,是一個輸入與輸出交換的過程,也是一個外顯與內化互動的過程。

數學給予我們的能力

數學核心素養,需要我們建構個性化理解,更需要我們進行個性化實踐。從教法設計轉向學法指導,從知識發生走向素養髮展,使數學學習成為師生同研共創的美好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