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一躺下就天旋地轉 醫生幾個動作治好「怪病」

小夥一躺下就天旋地轉 醫生幾個動作治好“怪病”

80後小夥一躺下就眩暈,感覺天旋地轉。備受眩暈困擾的他一直以為自己患了眼中的頸椎病,每次發起病來只能坐著睡覺。前日,小夥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神經內科治療,醫生只幫助病人做了幾個翻轉動作,就好了。醫生告訴他並沒有頸椎病,而是得了“耳石症”。

32歲的小鄭(化姓)平時喜歡熬夜玩手機,兩個月前開始出現眩暈的症狀,每次眩暈都很“怪異”,一躺下就發作眩暈,晚上小鄭根本無法平躺,雖然有時候症狀只持續十幾秒,但他覺得天旋地轉,整個人要掉入萬丈深淵,只能一動不動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入睡。

一直以來,小鄭都認為這種眩暈是頸椎出了問題,他曾在附近的小診所做理療,並先後接受過針灸、推拿、藥物等多種治療,卻始終沒有明顯效果。前日中午,小鄭在家中又突發眩暈,這次比之前暈得更加厲害,不但無法動彈,還噁心嘔吐,家人擔心他大腦出現問題,就送他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神經內科就診。

在神經內科,醫生在排除了小鄭腦血管病後,認為他的頭暈並非頸椎問題,隨後為他做了誘發實驗:讓小鄭的頭偏向一側,然後躺下,再觀看她有沒有眼震。結果發現,他的眼睛確有明顯眼震,據此初步推斷其前庭功能(人體平衡的主要因素)出了問題。再通過前庭功能檢查,他被確診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最後,醫生在門診為小鄭進行了手法復位治療。醫生讓小鄭躺在診室診斷床上,把他左翻轉、右翻轉,幾個動作之後成功讓他擺脫了眩暈的折磨。

該院神經內科主任經屏介紹,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俗稱“耳石症”,即耳朵裡覆蓋在橢圓囊斑和球囊斑表面的含碳酸鈣顆粒落入半規管,影響內耳淋巴循環引起的眩暈。一般來說,受冷、熬夜、勞累和情緒激動容易誘發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老年人起夜時如果過快過猛,突然造成體位改變,也能誘發“耳石症狀”。有效的治療辦法就是通過手法讓“耳石歸位”。

經主任提醒,神經內科門診每天都有很多頭暈的患者。據有效數據統計,真正由頸椎病引起的頭暈不到1%,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佔了頭暈人群的30%。如果患者在頭暈時感覺自身或周圍物體旋轉伴噁心、嘔吐,不能改變體位,建議到醫院做一個頭部核磁排除顱內病變,如果考慮耳石症,可以做誘發試驗判斷是不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切勿自行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