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雲」生態升級 中信集團「網際網路+」轉型進入第二階段

“产业云”生态升级 中信集团“互联网+”转型进入第二阶段

中經金融:follow me!

“产业云”生态升级 中信集团“互联网+”转型进入第二阶段

兩年前就提出“互聯網+”戰略的中信集團如今已經進入收穫期。日前,中信集團控股的實業公司分享了近年來其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帶來的發展成果,這正是中信集團整體互聯網轉型戰略下實業企業的一個側寫。

實際上,對於任可一家“金融+實業”的大型綜合性集團而言,其都擁有大量的數據源和通過互聯網技術提升效率的巨大空間。中信集團是其中較早開始佈局的機構之一。彼時,高達數萬億的總資產體量曾讓市場擔憂其尾大難掉。但截至目前,中信集團已經完成了“上雲”的第一階段,正在從“使用數據”的第二階段向“應用升級”的第三階段推進。與此同時,中信集團旗下製造、農業、金融、健康、物流等各個板塊也正在通過互聯網構建彼此的生態圈。

“产业云”生态升级 中信集团“互联网+”转型进入第二阶段

試點:中信證券IT雙模式先行

中信證券早在2012年就展開了IT試點建設。該試點為後來中信集團“互聯網+”的全面鋪開提供了探索成果。2015年5月,中信證券“金融雲服務”上線。2016年2月,中信集團很快成立了“互聯網+轉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董事長常振明親自任組長,明確轉型主要目標是建設中信產業雲網。至此,這家橫跨6大板塊,近60個行業的大型多產業跨國集團開始深度擁抱互聯網技術。同年8月底,中信集團發佈“互聯網+轉型”戰略,並宣佈採用開放共享的理念打造的“中信產業雲網”平臺正式上線,之後中信系豐富的產業資源逐步向雲遷移,實體企業資源和能力的在線化、數字化和內外部資源的關聯化加快推進。

一位接受記者採訪的金控集團人士提及,“試點平臺的選取非常重要,證券公司作為傳統金融機構,其IT建設相對靠前,同時其IT需求也較高。這不僅體現在交易層面。實際上,在目前多牌照經營的趨勢下,金控集團面臨的就是多個板塊重複、分散的IT架構,效率相對較低,耗掉較多資源成本。如何整合集中建設,有效的模式是什麼,大家都在探索試錯。”

在這一背景下,“中信證券雲平臺的成功探索,為中信集團‘互聯網+’積累了雙模式技術經驗。”一位中信集團方面人士提及。在中信證券試點中積累到的模式經驗,即“平臺+應用”被應用到中信集團上。也就是說,“證券+實業”擴大到“金融+產業”,其以雲平臺承載越來越多的跨行業業務應用。同時,中信證券先行試點雲計算成功後開始構築的集團級雲平臺,也以新模式、輕資產的雲服務中介中信系、阿里系相關資源,將所有子公司用戶連接起來,其中,不僅為子公司提供移動社交功能,亦將子公司官網遷移上雲,並基於運營大數據幫助集團領導實時掌握業務動態、快速決策。

轉型:平臺化、數字化驅動集團

2018年1月,在與阿里進行合作後,中信集團再與BAT中的另一家巨頭騰訊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推進“互聯網+”、產業融合和生態建設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從IT架構建設到生態建設,這是否意味著中信集團“互聯網戰略”再下一城?

實際上,“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分為三個階段。”上述中信集團方面人士提及,第一個階段是“上雲”(中信產業雲)。集團中臺功能越成熟,共享服務越豐富,賦能多元化業務線,開發的輕量級應用的創新迭代速度越快,整個集團的商業應用就更容易跨事業部、跨集團形成互聯網生態效應。隨著中信產業雲的推出,中信集團顯然已經達成第一階段。

目前來看,基礎設施的雲平臺上線後,轉型的第二個階段使用數據似乎也得到了快速的推進。“上雲之前,不少子公司並沒有把數據當作資產,僅使用結構化數據進行統計,部分傳感器數據僅保存3天,數據並沒有完全發揮出潛在價值。為此,中信集團先從組織入手,增設數據管理處,盤點集團全局數據資產,以雲平臺連接所有子公司,以大數據一體化促進多業務領域協同。雲平臺上面承載了市場應用場景和用戶業務。”中信集團方面上述人士介紹,“通過將內外部數據資源進行連接、共享與交叉,可形成全景視圖及覆蓋集團內主要產品和渠道的大數據平臺。這個平臺能夠將不同需求、不同業務有效整合,實現上層應用如‘U盤’般即插即用,提供快速創新與定製化能力,縮短驗證週期,降低業務風險。”

中信集團控股的上市種業龍頭隆平高科(000998.SZ)副總裁鄒繼軍告訴記者,目前公司與中信雲建模團隊和人工智能團隊在育種決策、全基因組技術選擇、分子預測等項目上進行研發合作,從而省去了自主建模和AI研發的長期投入和人力成本分攤,更快地出成果。

中信集團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張波提及,在這類與中信雲的合作中,中信雲提供的就像水和電一樣的互聯網技術服務化。“現在很多子公司在開展數字化轉型的時候,不需要再去建機房和買硬件設備、系統,建很大規模的服務團隊、維護團隊來維護這些系統,只需要在淘寶上購買這些服務,而且購買這些服務的時候即時交付。目前,中信雲平臺已經初步形成一定的規模,平臺上有50多家合作伙伴給我們提供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同時子公司和合作夥伴有將近200家企業在使用這些技術。”

這種建設的推進不僅帶來了效率的變化、人力資源的解放,同時中信雲還被賦予了“CloudBroker”(雲經紀人)的定位,“(中信集團)與阿里雲合作4個月即落地實現了雲中介架構。集團總部依託中信雲構築SaaS應用市場,幾十家子公司在雲端開發互聯網應用。以‘中介模式’匯聚拉動產業內的優勢技術資源,就像金融行業中介、代理外部資源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一樣,在集團層面也顯著降低了建設開發成本。”中信集團方面一位人士介紹道。

數字中信2020年的規劃提出,中信旗下子公司能夠轉變為數字化創新型企業、整個中信集團能夠轉型成平臺化、數字化驅動的集團型企業的願景。而據張波介紹,其分為建平臺和建生態兩個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3年,圍繞5個重點生態來建設。分別為智慧金融、精準農業、健康生命、數字製造和美好生活。”張波提及,目前這些生態圈都在穩步推進,其中例如數字製造板塊,中信集團旗下製造板塊的諸多龍頭中信重工、中信戴卡、泰富特鋼等正在做數字化轉型嘗試,中信重工已從原來傳統的製造變成“數字製造+綜合服務”,其在此前與河南國聯的合作中將數字化技術輸出給河南國聯幫助其實現數字化和自動化。這樣中信重工就從原來的設備製造商變成了一個解決方案提供商、軟件服務提供商。

不過這並不是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的盡頭。上述中信集團人士提出,“應用升級”——中信雲上重要應用的遷移順序依次是渠道類應用、管理類應用、生產類應用,先解決互聯網渠道應用需求、數據化決策管控需求,積累經驗逐步升級生產類應用。

9月17日,中信集團發佈“中信優享+”品牌。這是中信集團深化“互聯網+轉型”戰略,提升集團零售產業服務價值的創新之舉。目前,“中信優享+”平臺首批成員包含中信銀行、中信證券、華夏基金、中信保誠人壽、中信易家、中信出版集團、國安社區。未來,“中信優享+”將聯結更多集團成員企業及外部合作伙伴,如航空公司、商旅平臺、醫療健康、互聯網企業等,為用戶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場景、更豐富的回饋、更專享的體驗。

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曾提及:“在後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滿足的模式正從線上向線下轉移,產業互聯網正成為新的風口。這是挑戰,更是機會。”在互聯網技術群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快速拓展時,在數字經濟商業模式如病毒般改變每一個產業時,多元化集團型企業面臨著千頭萬緒的挑戰與千載難逢的自我革新機遇。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