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大行備戰大資管時代 三家銀行拿私募牌照「拼速度」

国有大行备战大资管时代 三家银行拿私募牌照“拼速度”

中經金融:follow me!

在中國建設銀行於8月10日成立建信金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後,該公司在9月29日迅速完成了證券基金業協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備案,歷時不到兩個月時間。這也意味著建行正式成為第三家拿到私募基金牌照的國有大行。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自8月初開始,國有大行進軍私募行業動作頻頻,工行、農行兩家國有銀行旗下子公司陸續完成私募基金備案以應對大資管時代下的新形勢,而建行的腳步緊跟其後。

實際上,國有大行拿下私募牌照是債轉股的關鍵一環。監管不僅鼓勵銀行“收債轉股”力度,同時支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通過發行專項用於市場化債轉股的私募資管產品,而私募基金管理牌照則是其前提。

集中搶私募牌照

早在三年前,商業銀行面對大資管的趨勢就已經覬覦私募牌照。當時一大批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紛紛申請,數量曾多至17家。起初,商業銀行申請私募牌照在證監部門沒有障礙,而原銀監會也未明令禁止銀行申請私募牌照。

但是,僅僅半年時間,17家商業銀行接到監管通知,其剛剛到手的私募牌照被收回。市場人士均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更為重要的是銀行監管和私募監管分別屬於銀監部門和證監部門,而監管的信息溝通當時並不順暢,這類業務的開展可能會埋下風險隱患。

“商業銀行與私募基金一直有委外業務的合作,但銀行直接持私募牌照是需要政策上許可且與監管有充分溝通的。”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稱。

記者瞭解到,如今國有大行拿下私募牌照的形式是以旗下債轉股公司為主體,將之作為了一種開展債轉股的配套業務,這也就給了國有大行獲批牌照的契機。

2018年6月底,銀保監會發布了《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要求突出開展債轉股及其配套業務,鼓勵“收債轉股”的同時,允許通過多種模式開展債轉股業務。該辦法中明確提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可以設立附屬機構,由其依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規定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依法依規面向合規投資者募集資金實施債轉股。

8月初,由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國資委五部委下發的《2018年降低企業槓桿率工作要點》也明確表示,支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通過發行專項用於市場化債轉股的私募資管產品、設立子公司作為管理人發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募集股權型資金開展市場化債轉股。

“這是政策要求商業銀行加大債轉股力度,而設立私募股權基金能夠得到更多資金支持。國有大行是債轉股業務的主力軍,在8月份五部委下發文件後就紛紛有所動作了。”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稱,這也是國有大行在8月份集中搶私募牌照的重要原因。

三家國有大行備案

目前國有五大行中,工行、農行、建行陸續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備案。8月3日,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記備案,工行成為首家拿到私募牌照的國有大行。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是工行債轉股的實施機構,於2017年9月獲批,註冊資本金為120億元。

農業銀行拿下私募牌照的時間是8月27日。資料顯示,農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於該時間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緊跟工行步伐。實際上,與工行的做法不同,農行債轉股實施機構為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而農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為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也是剛剛成立的新公司。

資料顯示,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17年8月1日,而農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18年8月6日,註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從子公司成立到拿下私募基金牌照,農行歷時僅不到一個月。

建行是債轉股規模最大的國有銀行,對於私募牌照的申請也非常積極。據瞭解,建行與農行一樣是以設立私募基金子公司的模式進行牌照申請。建行的債轉股實施機構為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而其剛剛成立的子公司為建信金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註冊成立時間為2018年8月10日,註冊資本金2億元人民幣,而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備案完成時間搶在了國慶之前的9月29日,距離子公司成立不足2個月。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