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億人患抑鬱症的背後:孤獨,並不可怕!


全球3億人患抑鬱症的背後:孤獨,並不可怕!



一心:師父,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數據,特別嚇人!目前全球抑鬱症患者超3億多……

天哪,這是不是因為現代人越來越孤獨,所以患病幾率蹭蹭蹭在漲啊?

師父:有點關係,遺傳和環境基因各負一半責任。

一心:也是,溝通用社交軟件、看“世界”刷朋友圈、吃飯叫外賣、週末宅家裡煲劇……現代人確實活得越來越像一座“孤島”了。


全球3億人患抑鬱症的背後:孤獨,並不可怕!



我感覺自己也是……下班回到家,一定要打開電視,電視越熱鬧,我才不會那麼孤獨。師父,您說這病怎麼治?好害怕會患上抑鬱症……

師父:孤獨與自由是成正比的。

現代人獲得越來越多的自由,也會越來越感受到孤獨的侵擾。

一心,聽說你很喜歡自駕遊?

一心:對啊,我也是前幾年才喜歡的。

偶爾心血來潮,就去租輛車,不必有特定目的地,也不用做詳細規劃,開到累了就找個旅館睡覺;走走停停,慢悠悠欣賞旅途風景,偶爾停下來拍個照,寫個日記;實在開不下去了就掉頭返回。


全球3億人患抑鬱症的背後:孤獨,並不可怕!



師父:自駕遊,你會覺得孤獨麼?

一心:一個人旅行比較寂寞吧,沒有人說話,但其實蠻享受這份孤獨的,很自由,不用在意別人的感受,只跟自己相處,相當愜意自在。

師父:所以你看,孤獨並不可怕。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我們要學會與它相處。

演員陳道明就是特別會享受孤獨的一類人。 深處浮躁與誘惑的娛樂圈,他似乎是個絕緣體。不愛聚會、不接應酬、不說客套話、不怕得罪人、不跟圈子妥協,盡力演繹好每一部作品。他會彈琴,會演奏薩克斯、手風琴,在拍戲的間隙,他習慣用音樂獲得內心的平靜;他愛看書,從魯迅、胡適,讀到李敖、北島,被稱為“中國讀書最多的演員”;他喜歡畫畫、書法和下棋,在家拿著毛筆抄《道德經》,還經常為女兒做糖人、麵人。看似不合群的他,實際上是在獨處中沉澱自己。


孤獨給了他最寶貴的獨處時光,讓他擁有相對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來跟自己好好溝通。


全球3億人患抑鬱症的背後:孤獨,並不可怕!



一心:哦,我想起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有這樣一段話: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自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師父孤獨是讓人變得出眾,而非合群。

一心,你知道“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嗎?

一心:啊,我知道,之前她上過《朗讀者》,北大才女,一畢業就奔赴黃沙漫天的大漠深處,守護了敦煌莫高窟整整54年。

難以想象……過去半個世紀,無人解語、無人作伴,她是多麼孤獨。現在要不是因為她的偉大奉獻和成就,估計沒有人會知道她吧。


全球3億人患抑鬱症的背後:孤獨,並不可怕!



師父:所以說,一心啊,不要害怕孤獨。

但凡那些才華橫溢、有所作為的人,都是會享受和利用孤獨的。

在孤獨時積蓄能量,才能在某個不經意間爆發和綻放。

而那些害怕孤獨的,成天在合群中找存在感的人,也許會就此淹沒在芸芸眾生之中。

一心:有道理!像深山冷岙的千年孤蘭、寒風冷冽中的一枝獨梅,都是因孤獨而出眾啊!

師父

:哈哈,是這個道理。

一心:感恩師父,一心真是豁然開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