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看上華爲哪了?

北汽新能源看上華為哪了?


繼2017年9月,北汽和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後,今年11月5日,雙方又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連續兩年簽約,北汽新能源看上華為哪了?

不止是華為言必稱的車聯網技術,可能還有電驅部分

華為:搞智能網聯車嗎?用我的ICT吧

對於外界關於華為是否造車的疑問,華為方面曾多次公開表示,不會造車。不過,在汽車領域,華為從未缺席,其高調主推的是自動駕駛超算平臺、C-V2X 等ICT(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方面的技術。


北汽新能源看上華為哪了?

2017年9月,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上文提到的,北汽新能源和華為的兩次合作協議,均以ICT為主。北汽新能源將“利用華為在ICT領域的技術優勢”,開發下一代智能網聯電動汽車。

除了北汽新能源,2017年6月,華為和廣汽集團也簽署了涵蓋ICT等內容的戰略合作協議。


在2019年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華為物聯網解決方案總裁蔣旺成表示,“希望在ICT方面為汽車行業做更多貢獻。”

按照華為和北汽新能源官網發佈的宣傳稿,此次戰略合作協議聚焦雲計算、大數據、工業物聯網、信息安全等領域。但實際上,雙方的合作範圍應該遠不止於此。

嘴上說不造車,給北汽的動力方案卻暴露了華為力

如果說,ICT已經成為華為入局汽車製造業的橋頭堡,那麼,華為的下一波攻勢很有可能指向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系統領域。

《電動汽車觀察家》在

《華為殺進電動汽車供應鏈,離造車咫尺之遙》

一文中,援引某車載充電機生產商總經理的話稱,華為至少與上汽商用車、廣汽和北汽新能源接觸車載充電機和電控,而且有的已經是定點供應商。

北汽新能源看上華為哪了?

華為給北汽新能源的項目合作資料,綠色部分代表華為提供

另外,我們近日獲得了一份華為給北汽新能源的項目合作資料,資料顯示,華為可以為對方提供動力系統(包括電機、電控、動力電池總成、BMS)、車載電源等一整套解決方案。

當然,對於能打包拿下核心零部件的華為,北汽新能源的心態如何,還不得而知。正如

《華為殺進電動汽車供應鏈,離造車咫尺之遙》

所說,車企將電池、驅動器、電機等核心部件,看做製造電動汽車的核心能力,不能讓核心能力旁落。


北汽新能源看上華為哪了?

北汽新能源發佈“達爾文系統”


和華為簽約半個月前,

10月18日,北汽新能源發佈了技術品牌“達爾文系統”,以及11項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包括全天候電池技術、電控制動系統N-Booster、一體化動力總成、V2X技術、OTA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等。


以上技術與華為為北汽新能源提供的技術方案多有重合,也是其他各家車企著力打造的核心技術。對於車企,能做的關鍵技術自然都要自己做,做不到的也不會把雞蛋全放到一個籃子裡,避免受制於一家企業。

據一點汽車研究院報道,北汽新能源常州基地的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如動力電池系統、驅動電機系統,車載充電機、DC/DC轉換器等,均已確定供應商。

如果華為出手,北汽會不會轉而和華為再籤一個電驅供應合作協議?恐怕誰心裡都沒底。

相比之下,華為的心態可能更輕鬆:你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除非,你做得比我好,價錢比我低。(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