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爲何都說這裡「乾娘」多

【傳承紅色基因,探尋紅色足跡】

劉集黨支部是第一批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早年黨政幹部們領導農民群眾開展了“覓漢增資”、“短工增資”活動和“吃坡”、“砸木行”鬥爭,也被稱為四邊地區的“小莫斯科”,建立於1925年春,是山東省乃至全國建立最早的農村黨組織之一;在黨史教育內容上具有鮮明的山東特色,在黨史教育作用上也具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和“中共山東省黨史陳列館”等15個黨史教育基地一起被確定命名為“第一批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從五四運動聊起】

歷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歷史高度,當時北京三千多名青年學生、工人手工業者,甚至廣大的農民群眾都齊聚天安門廣場,鬥爭矛頭直指北洋軍閥政府和帝國主義。這場運動的爆發,使得社會上各個階層都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自發的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中。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在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下,1925年建立的中共劉集黨支部,開始積極發展黨組織和各種群眾組織;1926年村裡的女共產黨員劉雨輝回孃家探親帶回來首譯本的《共產黨宣言》,交給了當時的支部書記劉良才書的價值廣泛傳播,從而點燃了魯北大地的革命烈火。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為何劉集村裡乾孃多】

七七事變以後,這裡很快變成四邊抗日革命根據地活動中心,人們以極大的熱情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幹部、戰士和這裡的人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許多的革命同志也會把這裡的一些老媽媽認作“乾孃”,因而在四邊地區的隊伍中也會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同志哥,打勝仗,再去劉集看咱娘!“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共產黨宣言紀念館】

迎面就是黨支部仿古建築,以一本書的形狀佇立在劉集的土地上, 通過“紅色幽靈”、“雄獅漸醒”、“魯北風起”、“崢嶸歲月”、“碧血丹心”、“紅色珍藏”等六個展室的敘述,通過翔實的資料,豐富的館藏,珍貴的圖片和革命文物的鋪述渲染,形象介紹了劉子久、劉良才等革命先驅的英雄事蹟及劉集黨支部的革命啟蒙作用,真實展現了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信仰和新中國的誕生奮勇鬥爭、不屈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尤其是各種復原陳列展、簡史陳列展和大型室外環比浮雕重點事蹟展,通過真實場景的零距離再現,述說了一段段革命先烈為建設新中國獻身的革命故事~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歷史照片、一本本泛黃斑駁的古舊書籍、一件件細心珍藏的革命文物、一處處精心復原的浮雕景觀、一個個鮮活感人的革命事例,步入其中,駐足觀看,用心傾聽、觀察體悟,更能感知革命歷史文物背後的那些舊事。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圖中的雕像為李耘生,是廣饒縣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李耘生生於劉集村, 1923年加入到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負責工人運動,到各地恢復建設破壞的黨組織發展黨員,而後時任南京要職卻被敵人抓捕,各種軟硬兼施仍敲撬不開他緊閉的嘴,沒有辦法的時候敵人抱著遠在老家的兒子到牢房認親,因為親情身份暴露而被槍殺,年僅27歲。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黨支部舊址】

離黨支部陳列展僅有幾百米的地方還有一處黨支部舊址,從火炬和裝飾的門簷下走進去,歷史的滄桑感便撲面而來,門口築有當時劉集黨支部重要領導人劉良才和劉子久的雕像,再往裡走就是當年他們參加活動議事的舊址。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灰白色的老屋雖已頹敗,卻有著淳樸自然的鄉風鄉情,蘊藏著深厚的歷史底蘊,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記憶。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往裡走有處密道,這是當年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1926年秋後劉良才的家屬在夜間秘密挖制了一條地下的隧道並秘密開展了很多的黨部活動,全長27米,出口通向前院的枯井,物什雖已斑駁,當年的那些歷史事蹟卻依舊鮮活,這些為了掩護地下革命工作而特製的掩飾門、地道等設施的地方;更是再現了當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環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這裡誕生了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這裡傳播保存了全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這裡哺育了劉子久、劉良才、李耕生、張太恆等一大批革命志士……

這裡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物質載體,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覺醒的地方,曾經上演了無數場歷史發展裡的革命風雲,戰鬥事蹟,歷經風雨卻仍有溫度,秉持著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繼續前行。

共和國最年輕的黨支部,為何都說這裡“乾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