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文丨文仔

由《二十四小時》續集更名而來的《青春環遊記》近日公佈了十位擬邀嘉賓的陣容。其中來自《流星花園》王鶴棣和沈月的“菜寺場CP”、《延禧攻略》許凱和吳謹言的“傅瓔CP”、《鎮魂》朱一龍和白宇的“巍瀾CP”成功的利用CP熱點吸引觀眾目光。對於綜藝中人物關係的塑造,製作方開始從被動化為主動,甚至在嘉賓選取階段將人物關係前置化。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正如《奔跑吧》總導演岑俊義所說,“真人秀的核心看點在於人物關係,如果只是單純的玩遊戲,大家會很容易忘掉,人物關係所伴生的感受才會使節目更加豐富多彩,也給人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綜藝人物關係的發現和塑造成為綜藝製作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從被動到主動,人物關係一直是綜藝重中之重

綜藝節目的製作方對於參與嘉賓的選擇,往往傾向於能夠從嘉賓中找到“噱頭”。《青春環遊記》這種熱點CP的高密度集合法,無非也是看中了熱點CP的勢頭,借船出海提高節目的宣傳力度。

其中嘉賓沈月不僅和王鶴棣是新晉熒屏情侶,在《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裡也和胡一天演過校園情侶,“前任”與“現任”之間所營造的大三角劇情讓觀眾好奇不已,節目人物關係網也就此建立。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綜藝節目的調性往往也能由嘉賓人物關係來引導。旅行、生活類綜藝就尤其喜歡邀請好友搭檔參與。《青春旅社》中李靜與戴軍是多年好友的關係,符合“三五好友”經營民宿的這一事實基礎。而鄉村生活體驗綜藝《嚮往的生活》邀請黃磊和何炅,正是因為黃磊與何炅多年的瞭解與默契能讓體驗更加富有生活化的氣息。另外還有《奇遇人生》中小S與阿雅的攜手,呈現姐妹淘之間的非洲之旅。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除了好友CP以外,情侶CP一直以來在調動觀眾熱情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由於人們對於明星戀愛的高關注度,不少節目也將真實情侶夫妻邀請到節目中。例如《親愛的客棧》中闞清子與紀凌塵、劉濤與王珂,《我們相愛吧》的鄭愷和程曉玥,又再如《聲臨其境》中杜海濤與沈夢辰。越是真實的情侶關係,越能達到除了綜藝之外的很多效果,如情感的傳遞、綜藝之外關注度的延展。

而除了邀請真實情侶,打造綜藝CP也是現今常用的手段。《奔跑吧!兄弟》中不僅模仿原版《Running Man》宋智孝與姜Gary的“週一情侶”,將Angelababy與鄭愷組成“週五情侶”,還在剪輯手法上巧妙的將鹿晗與迪麗熱巴組成“陸地CP”。另外,《明星大偵探》中白敬亭與鬼鬼組成“魄魄CP”,《非凡搭檔》中陳楚河與朱珠組成“鳳凰傳奇”。各個節目中光是嘉賓的排列組合就可以看一場好戲,節目內容只是激發人物關係發展,最終觀眾的重點落腳在人物以及人物關係身上。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正因為人物關係的重要性,不少綜藝直接主打“關係”這個主題。親子關係類綜藝例如《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想想辦法吧爸爸》等利用親子關係的不成熟,在節目中一步一步設立成長線,達成與觀眾的共識。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在綜藝人物關係的塑造方面,以同樣人物為中心的關係網也會存在“串聯”的情況。何炅作為綜藝MC界的“扛把子”,在人物關係上也相當能“扛”。《拜託了冰箱》中與王嘉爾組成的“何爾萌”CP,《明星大偵探》中與撒貝寧以高智商相稱的“雙北”CP,以及在《嚮往的生活》中與黃磊的“黃何”CP。不同CP在新的節目中相遇還會有“爭寵”戲份出現,證明綜藝人物關係的延續性。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製作方用力過猛,人物關係產生“反效果”

綜藝人物關係在適度範圍內的突出能夠給節目帶來更加鮮明的看點,但是“錯誤”的關係塑造也會給節目帶來“反效果”。

Angelababy與鄭愷所組成的“週五情侶”雖是模仿的原版“週一情侶”,但卻完全沒有達到“週一情侶”的國民效果。筆者認為,“週五情侶”的策略失敗原因在於Angelababy與鄭愷並沒有相處的“情侶感”,且兩人在現實生活中各有自己的真實伴侶,黃曉明與Angelababy在圈內的甜蜜早已人盡皆知,將已經“名花有主”的嘉賓再生套一個CP模板,觀眾自不會再買賬。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奔跑吧》的另一對大勢搭檔——“陸地CP”,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圈了一波CP粉,但是卻也踩到了綜藝人物關係設定的“雷區”。鹿晗的粉絲大多以“女友粉”等年輕粉絲群體為主,對於這種類型的偶像人物,進行情侶CP戰略明顯是不可取的。所以對於節目組的剪輯與後期的宣傳,粉絲強烈的表達了對於“陸地CP”的不滿,認為節目組過度誇大了兩人的互動,並且在環節上過分刻意設計。

《我是歌手》第一季中林志炫與“明星經紀人”沈夢辰的人物關係塑造也可稱為“反面教材”之一,《我是歌手》以歌唱為主題,節目的主要人物應該是歌手,明星經紀人雖做輔助效果但絕不能“喧賓奪主”。而林志炫與沈夢辰在節目中被放大的親密關係,讓觀眾關注的重點偏移,忽視選手的實力而深究“緋聞”這一做法使節目降低了專業性。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除此之外,人物關係塑造失敗的案例還有很多,尤其在“男男CP”的塑造上,大多數綜藝節目都難以把握。“男男CP”雖是大勢,但是在現有的“腐文化”環境下,大部分觀眾都不喜歡過度且刻意的“賣腐”。《青春環遊記》中請到的大勢“巍瀾”CP雖然能將大量CP粉絲吸引,但兩人唯飯之間是否會因為節目的呈現而展開罵戰也是不得而知,這一場CP策略收益與風險並存。

人物關係塑造需有度,CP“營業”需謹慎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的成功與否,除了人物本身的原因以外,與節目製作方的策略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從製作者層面來看,綜藝人物關係塑造需要謹慎考慮,善於發現且提煉嘉賓關係自然變化的綜藝往往能帶來更加真實的效果。

“生拉硬拽”是綜藝節目人物關係塑造的禁忌,尤其在真人秀這樣強調真實的綜藝中,為了宣傳與熱度而將人物強硬拼接起來,會破壞真人秀的“真”,引起觀眾反感。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節目製作組應該站在觀眾角度來思考,無論是嘉賓之間自帶的原始關係還是在節目內容中新產生的關係,觀眾都不喜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強調”,製作方應該學會“適度”。

綜藝人物關係塑造前置化,被動變主動,CP不再是粉絲專利

如《這就是灌籃》中李易峰與郭艾倫在日常交流中完成了關係的塑造。李易峰被郭艾倫帶跑的遼寧口音時不時戳中觀眾笑點,兩人也因為投籃時翹起的同款小拇指被稱為“拇指兄弟”,然而每當“相愛氛圍”漸濃的時候,兩人又因顏值、球技等話題互相調侃。李易峰與郭艾倫相愛相殺的關係為這檔籃球競技節目增添了新的亮點。

而對於人物關係的跨節目現象,近日播出的《Hi室友》中周潔瓊與陳立農的師徒關係節目組就處理得非常自然。兩人在宿舍裡見面時,周潔瓊用一句“該怎麼稱呼呢”打破尷尬的同時也拋給了觀眾一個疑問,而節目組此時插入兩人在《偶像練習生》時的教學影像,也恰恰為觀眾解答了周潔瓊與陳立農曾經是師徒關係的這個事實。在接下來的節目呈現中,兩人以室友關係相處,符合節目整體的大主題。

此番做法既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又能夠給予人物關係發展的空間,雖做減法卻把握了人物關係塑造的平衡點,希望在接下來的節目中,《Hi室友》也能繼續保持著人物關係發展的自然呈現。

綜藝嘉賓之間的人物關係搭配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與過去不同,現在的CP塑造不再只是粉絲自己的遊戲,內容製作方在瞭解到“關係營造的力量”後紛紛主動加入到了這一場狂歡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