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只爲這件事,75歲老兵獨自騎行百餘里!

不管城市還是鄉村,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每一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心願打拼。生活也並非全是詩和遠方,病痛、失意、磨難,時常考驗著每一個人。與少數年輕人的悲觀不同,今天故事的主人、75歲的王昌承老人,就用一次艱難的心願之旅,譜寫了一曲強者的讚歌。

湖南安化,“黑茶之鄉”。連日來,退役老兵王昌承“自強不息,渴望光明”的事蹟在這裡傳頌。原來,精神矍鑠的王昌承老人,60年代曾在部隊服役6年,歲月的滄桑讓其患有嚴重眼疾,“不變成瞎子,不給社會和家庭增添麻煩”,就是這位老人最樸實的心願。此時,安化愛爾攜手中國僑聯舉辦的“精準扶貧光明行”慈善活動,正在他所在的村鎮如火如荼地展開,這也點亮了王昌承的希望之光。於是,他丟下手中的活兒,決心獨自向位於縣城的安化愛爾眼科醫院進發。

感動!只為這件事,75歲老兵獨自騎行百餘里!

從鄉村到縣城,一百二十餘里的路程,暈車的老毛病,迫使王昌承老人不得不選擇騎行。這的確是一次心願之旅,但也是一次危險的騎行。一輛自行車,一壺水,兩個饅頭,就是這位75歲老人的騎行裝備。8月20日,王昌承起了個大早,早上五點半,他就出發了,他想趕在醫院下午下班前抵達。在老人看來,為了完成自己的夙願,今天值得為之冒險。

頭頂烈日,汗水溼透了衣衫。一路上走走停停,王昌承老人於當天下午五點鐘順利到達安化愛爾眼科醫院。約12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王昌承之所以不覺得辛苦,除了自己的堅韌,一路相伴的還有老人心中的信念。“眼睛好了,我就可以繼續養豬種地,兩個孫女的學費也就不用愁了。”王昌承說。

感動!只為這件事,75歲老兵獨自騎行百餘里!

王昌承老人的“騎行故事”,感動了安化愛爾的所有醫務人員,眼科專家立即為他進行檢查,發現其右眼視神經萎縮,視力0.02;左眼白內障,視力0.3。醫生告訴他,左眼手術是最好的選擇。手術後,老人左眼視力恢復到0.8,未來還會有好的改善。王昌承激動地說:“這政策好啊、技術好啊!讓我這個老農民還能享受免費治療,謝謝你們!”

王昌承老人的“騎行故事”接近尾聲,但它留給我們的思考才剛剛開始。75歲的老人,還能做什麼?在困難面前,是怨天尤人還是積極進取?這是一道生活的考題,需要我們用行動來回答。作為一名老戰士、老黨員,王昌承選擇頑強拼搏,勇敢面對,即使患有眼疾,他追求夢想的腳步從來都未曾停歇。這個故事,你讀懂了嗎?

感動!只為這件事,75歲老兵獨自騎行百餘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