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吳彥祖《漂亮的房子》剛結束,王珞丹又化身明星製片人,跨界推出了12期視頻節目

《丹行道》,節目中的她化身“城市潛行者”,親自探訪12位風格各異的著名建築師,從折射時代的建築出發,閱讀當下時代的建築者。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繼對話柳亦春後,王珞丹與華黎相約,共同探尋建築設計的原始與本真,理想與現實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 王珞丹X華黎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 TAO創始人及主持建築師/華黎

華黎,TAO創始人及主持建築師,199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獲建築學學士學位,1997年獲清華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學碩士學位,之後曾實踐於紐約。2003年回到北京開始獨立建築實踐並於2009年創立TAO。曾獲第三屆中國建築傳媒獎青年建築師獎。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 雲南新寨咖啡莊園/遠眺

作為當代中國中青年建築師的中堅力量之一,華黎總是偏愛在鄉村地區或者自然風景優美的地方設計建築,他喜歡原始與本真的東西。

於是,他設計了雲南新寨咖啡莊園,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將將甜品店等等別有新意的建築藝術品。

華黎不僅在建築設計上有要求,也對完工的建築有著期望。

“其實一個建築的價值,它是需要好的使用,很鮮活的狀態,好的運營。”

對於華黎來說,在喜愛的地方設計獨特的建築是理想,看到完工的建築能夠得到好的運營與恆久持續的發展也是理想。

但是華黎並不執著,他說:“建築即使成為廢墟,它依然是有價值的,它依然可以打動你。”

王珞丹評價華黎是一個很理想化的人,而她也是這樣的人。

曾經,王珞丹接戲只會考慮自己行不行,她認為自己可以那大家都可以。後來,她漸漸意識到,這是一個集體的工作,不能只考慮一個人。她在接戲上就慢慢變得沒那麼理想化了。

“自己扛過的時間,自己付出的精力,只有自己知道。”

王珞丹也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了平衡。而那些為理想付出的汗水,她會記在心裡。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作品賞析 · 華黎

Appreciation of works

▼ 三里屯24號樓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設計師:華黎

設計方:TAO 跡•建築事務所

位置: 北京

開工:2010

竣工:2011年

分類:商業建築

三里屯24號樓是一個改造項目,建築的體量和高度沒有變化的餘地,設計主要考慮內部空間的靈活性已適應未來可能的不同功能,以及如何通過表皮來營造建築物的氛圍,已加強其做為一個在商業地段可識別物的符號作用。

▼ 四川德陽孝泉鎮民族小學災後重建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設計師:華黎

設計方:TAO 跡•建築事務所

位置:四川 德陽

開工:2008

竣工:2010年

分類:教育建築

5.12汶川地震使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民族小學的教學樓變成了危房並且被拆除。學校迫切需要重建。

設計將校園視為一個微型城市,在校園內創造出許多類似於城市空間的場所:街巷、廣場、庭院、臺階。這些場所給孩子們提供了不同尺度的遊戲角落和迷宮式的空間體驗,試圖在延續孝泉鎮的城市空間記憶的同時,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們在遊戲中去自我發現和釋放個性。 我們希望基於自然生長而形成的城鎮所特有的自下而上式的空間複雜性在建築中得以呈現,並給予個體更多的環境選擇。

▼ 高黎貢山手工造紙博物館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總設計師:華黎

設計團隊:華黎、黃天駒、李國發、姜楠、孫媛霞、徐根軍、楊鶴峰

設計方:TAO 跡.•建築事務所

位置:雲南

開工:2008

竣工:2010年

分類:文化建築

博物館建造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下新莊村邊的田野中,建築的目的是為了向來訪者展示新莊古老的手工造紙工藝,及相關於手工紙的文化產品,建築內部也設有辦公空間、茶室和客房等。設計將建築做成由幾個小體量組成的一個建築聚落,如同一個微縮的村莊。而整個村莊連同博物館又形成一個更大的博物館——每一戶人家都可以向來訪者展示造紙的工藝。訪問者對建築的遊覽將是在內部展覽和外部優美的田園景觀之間不斷轉換的一種體驗,以此來提示建築、造紙和環境的不可分。

▼ 水邊會所——摺疊的範斯沃斯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總設計師:華黎

建築設計:華黎、張鋒

結構設計:馬志剛

機電設計:呂建軍、連康龍

設計方:TAO 跡•建築事務所

位置:江蘇 鹽城

竣工:2010年

分類:娛樂建築

水邊會所坐落在鹽城大洋灣的一條小河邊,延伸的地平線,天空,河心的小島,靜諡的水面,茂密的蘆葦等共同營造了場地寧靜、純粹而有詩意的場所氛圍。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建築以一種謹慎地態度來介入場地中,力求不破壞原有的意境同時,通過建築實現人與周邊環境最親密的接觸。因此一個在水邊樹叢中透明的玻璃盒子自然而然地成為建築最原初的設計意向,人、建築、景觀合而為一。

設計以玻璃盒子的經典之作——密斯的範斯沃斯別墅為原型,通過對建築體量的拉伸、環繞和摺疊等動作, 獲得了減小進深(使建築更通透)、形成內院(豐富了空間和景觀的層次)、親近水面和利用屋頂(延展可活動和觀景的空間)的空間效果。 在此,透明使建築的物質性被消解,建築

做為實體的造型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創造流動而透明的空間,以最大化人對建築外部自然意境的感受。

▼ 道家中心

王珞丹對話華黎:演員與建築大家的理想碰撞

設計師:華黎

設計方:TAO跡•建築事務所

位置: 北京

開工:2010

分類:文化建築

項目位於龍慶峽燕山山脈腳下,主要功能由道觀及道家養生中心兩部分組成。設計從道家“一”的思想出發將建築視為一個渾然的整體,從老子的“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出發在整體上開鑿 出庭院與空間來,此過程猶如一生萬物。而庭院的形式產生則選擇具有象形特徵的古漢字“道”作為形式來源,通過水流沖刷獲得一種具有偶發性的形式,這一實驗性策略則體現了“無為”的思想,即順其自然。建築形體由基地形狀生成,外表簡肅而內部豐富,形成內向性的園林式建築,可稱之為“有內而無外”,與道家注重內在的理念相合。

追逐理想從來不是簡單的事,

現實總是站在理想的另一端,

在你前行的路上設置障礙。

享受每一次發現 發現理想的力量

理想是挫敗後依然堅持的美好,

是無需全世界理解的放肆。

理想,是我們出發時少年的樣子。

追逐的路上需要動力,動力來源何方?

來源發現,發現內心的力量

發現外界的助力。

--END--

排版:穀子

校對:叨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