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酒与诗词音乐的关系

l 西周至春秋时期

西周至春秋时期,歌曲主要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歌,雅是贵族和士大夫根据民歌改编创作的歌曲,颂是祭祀乐歌。

《诗经》,由孔子编订,又名《诗三百》,是中国最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305篇。这305首歌曲中,有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有12首风、雅歌曲经常被士大夫用于“乡饮酒礼",这12首歌被称为《风雅十二诗谱》。


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酒与诗词音乐的关系


经典名句:《南有嘉鱼》

南有品金,是然革革。意子有理,品真式是以乐。

南有嘉鱼,羔,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衔。

南有缪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辙,羔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萍、又思。

l 战国时期

说到战国,我们一定会想到《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这个时期,酒在音乐中也有体现,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楚辞《九歌》,它是古代乐歌,《离骚》、《天问》都曾提到它。传说它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在这部民间祭神的乐歌的基础上,创作了用于朝廷大规模祭典的同名祭歌。《东皇太一》就是其中的一篇。它多次重复,曲调比较简单。


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酒与诗词音乐的关系


经典名句:《九歌》之一《东皇太一》

瑶席兮玉啡,主持把兮穗芳。

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梓兮树鼓,疏缓节兮安歌,陈芋瑟兮浩倡。

l 汉代

跟汉代的固定搭配肯定就是乐府了——原本是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能就是掌管宫廷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歌谣与乐曲,并设置了几十位文学家专门根据民间曲调填写歌词。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所创作、所演唱的诗歌统称之为“乐府"。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李白的那首非常著名的《将进酒》,原本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歌词专写宴饮赋诗之事,后用于激励士气,宴享功臣,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劝酒歌”。


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酒与诗词音乐的关系


经典名句:《将进酒》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l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相信大家一定都读过曹操的诗,他的是全都是乐府歌辞,在《魏书》中也有提到曹操是: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我们熟悉的《短歌行》也是和酒有着奇妙的联系。


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酒与诗词音乐的关系


经典名句:《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l 隋唐

隋唐时期,为歌唱写作的诗人酒更多了。李白、元旗、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李益等诗人的不少诗,都曾被人们传唱,其中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李商隐的《杨柳枝》。


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酒与诗词音乐的关系


经典名句:《杨柳枝》

暂凭搏酒胜元悔,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

l 宋代

宋代的歌曲,主要是词。

作为歌词的宋词,反映或描写酒的作品不少。

在南宋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是,音乐还被用作推销洒的手段。“赌军酒库"在每年清明节和中秋节前后都要利用乐队,或执乐器、或装扮故事中的角色、列成队伍在街头游行,为推销新酒进行宣传。从酒库出发,到官厅表演了杂剧,演奏了音乐,再回到酒库。


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酒与诗词音乐的关系


经典名句:《水调歌头》(节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l 元代

到了元代就以散曲为主,曲牌非常多,那些名称也都是与酒有关的,据不完全统计酒有:醉花阴、倾杯序、醉太平、醉扶归、醉中天、醉乡春、醉春风、醉高歌、醉旗儿、沉醉东风、沽美酒、梅花酒……

l 明清

明代和清代的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歌与小曲,还有这个时期的宫廷音乐,宴乐也占有重要位置,公侯、缅绅等富贵人家,举行宴会时往往也以音乐惰酒。在顾启元的《客座曲话》中有记载:“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乐器用筝、基、琵琶、三弦子、拍板。后乃变而用南唱,歌者只用一小板,或以扇子代之,间有用鼓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