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牽手民企優勢互補 中國聯通「混改」改出多方共贏

四川成都的中國聯通智慧生活體驗館裡,擺放著電子閱讀器、電子手環、對講機等各種產品。只需掃描商品價簽上的二維碼,就能跳轉到京東APP頁面,瞭解商品的價格等詳細情況以及商品評價,完成快速購物。智慧生活體驗館的顧客還能享受京東專屬配送。

不僅如此,京東還把人臉識別、客流監控、熱點分析、京東新通路慧眼大數據選品等在內的諸多技術應用到智慧生活體驗館中,實現實體門店高週轉、低庫存的運營訴求;在一些試點的京東便利店中,消費者辦理或訂購聯通業務,能獲得聯通發放的電子券用於門店消費,聯通的老用戶還有機會享受免單優惠。

中國聯通智慧生活體驗館不僅有“京東場景”,還有“阿里巴巴場景”“蘇寧場景”等。走在混改前列的聯通已與阿里、京東和蘇寧在上海、廣東等地開展新零售門店試點,日均客流量、商品銷量提升顯著。

經濟日報:牽手民企優勢互補 中國聯通“混改”改出多方共贏

與騰訊、阿里、京東、百度等開展線上觸點合作,中國聯通首創電信企業與互聯網企業低成本獲取用戶的融合營銷新模式。截至今年8月份,新模式發展的用戶達8473萬戶,完成收入232.4億元。

自混改工作推進以來,中國聯通與多家民營企業根據市場及戰略投資者優勢,在許多領域開展業務深度合作,探索完善“創新+資本”的模式,加快構建開放、共享、共融、共贏的生態系統。

這樣的例子有不少。比如,中國聯通與騰訊、阿里巴巴在雲計算領域開展合作,把中國聯通的技術、品牌和客戶優勢與騰訊、阿里的技術優勢相結合,相互賦能和導流,以中國聯通“沃雲”品牌為客戶提供基於雲計算全產業鏈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共同拓展企業信息化市場。自2018年2月上線以來,累計提供了54款雲計算產品,帶來公有云新增收入約1.1億元,並以1∶3至1∶5的槓桿撬動基礎業務發展,助力眾多中國企業上雲。

作為國企混改先行試點企業,中國聯通的改革全面深入電信核心業務領域,標誌著民營資本在自然壟斷行業的成功突圍。

中國聯通於2016年9月份啟動混改試點,2017年6月份試點方案獲批,2017年10月底混改募集資金全額到位;2018年2月份,混改後的新一屆董事會召開第一次會議;4月份,完成員工限制性股票授予工作。

據統計,混改以來,在保證國有資本控股的前提下,中國聯通集團公司持有A股公司股份降至36.7%,引入的14家戰略投資者合計持有股份35.2%,公眾股東持有股份25.5%,員工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佔2.6%,實現了不同資本相互融合和股權有效制衡。

聯通混改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股權結構的變化,即通過積極引入境內投資者,降低國有股權比例,將部分公司股權釋放給其他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從而引入能與中國聯通形成戰略、業務協同並有助於建立行業領先優勢的戰略投資者。而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是重點目標。

目前,中國聯通先後引入多家民營企業,成為與其具有協同效應的戰略投資者。比如四大互聯網公司,包括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京東;以及垂直行業領先公司,包括蘇寧雲商、光啟集團、滴滴出行、網宿科技、用友軟件、宜通世紀。

中國聯通還瞄準企業存在的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等問題“開刀”,著力激發微觀活力:

——在瘦身健體上動真格,集團公司總部部門減少33.3%,各級管理機構減少25.7%,兩年“壓減”法人戶數26家,累計減少27%。

——在市場化用人機制上動真格,將黨管幹部和市場化選聘相結合,建立管理人員市場化選聘和退出機制,各級管理人員首聘退出率達到14.3%,退出合同制員工1071人。

——在推進劃小承包改革上動真格,實施中國聯通內部“雙創”,結合一線生產場景,建立微組織,把“要我幹”變為“我要幹”,上半年全國有13.5萬名員工進入2.4萬個劃小承包單元,選拔產生1.7萬名“小CEO”,實行增量收益分享,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一線員工薪酬同比增幅超過20%,高於各級機關和後臺部門,提升基層員工獲得感。

實踐證明,中國聯通通過混改來解決機制不活、激勵不夠、創新不足等問題,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經營業績實現“V”形反轉,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混改元年的良好開局。

今年前8個月,中國聯通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72億元,增幅從2015年的-5.3%扭轉為6.9%,領先行業增長3.6個百分點;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上市公司利潤為8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8.7億元、增長47.5%;每股淨資產較混改前增加25%,國有股權益增加7%。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 鑫)

(來源:2018年10月21日,經濟日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