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诗文藏在风景里|《游褒禅山记》——马鞍山篇

游褒禅山记(节选)

宋·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诗文大意

褒禅山也叫作华山,唐代的和尚慧褒当初于山脚下建舍定居,并且最终葬于此处,因此把它命名为“褒禅”。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墓社。距离禅院东边五里处,就是人们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所以这样命名。距离洞口几百多步,有个石碑倒在路边,它的碑文因风化剥落而模糊不清。唯独石碑上残留的文字尚且能识别出“花山”的字样。现在人们所说的“华”是“华实”的“华”,大概因为读音上的错误。

从这向下的山洞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来游览、题记的人更是很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的地方,有一个深远幽暗的洞穴,进去感到非常寒冷,想探究它的深度,就连喜欢游玩的人也没有走到过尽头,人们称它为后洞。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洞穴,进入地越深,前进就越困难,而所见到的就越奇妙。有感到倦怠想要出去的人 ,说:“不出去的话,火就要燃尽了。”只好和他一起出去。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爱好游玩的人来说尚且不足他们的十分之一,然而环顾洞穴的左右,来到这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到了洞穴更深的地方,游玩的人便更少了。在这个时候,我的力气尚且足以前进,火把尚且足以照明。我们出了洞穴之后,便责备想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跟随他出来而不能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关于诗人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北宋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政治家、

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褒禅山

最美的诗文藏在风景里|《游褒禅山记》——马鞍山篇

褒禅山,旧称华山,亦称含山,

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

四周青峰耸立,景色秀丽,

历史悠久,令人流连忘返。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络绎不绝,

是赏玩与探险的绝佳之处。

叙议结合

这是作者在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

所作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

记录了诗人与友人游褒禅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详尽曲折,思想斗争波澜起伏。

作者以此为喻,表明要实现大理想,

应当意志坚定,敢于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