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轰死40军官,越军派一个连收尸:“炮兵万岁”有道理!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前线步兵英勇杀敌,是刀锋,是关键,但说到歼敌人数,有相当大的部分要归功于炮兵。据统计,我军炮火给敌人造成的杀伤占到90%左右,而我军有80%的伤亡也是因为越军的炮火。我军步兵在冲击时,目睹远程炮火将敌人炸得灰飞烟灭,欢呼“炮兵万岁”是有道理的。

在整个战场上,我军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高达60门,从85加农炮到152榴弹炮,再到130火箭炮,几乎包括了我军当时所有的炮种,就连曾经退役的160迫击炮也二次服役。

160迫击炮,是苏联“大炮主义”对我军产生深刻影响的一个缩影。由于这种迫击炮炮口过高,只能后装填。1956年定装量产后列装部队,由于射速慢、机动性差,略显鸡肋,1975年就退出现役封存。还击作战打响后,可能是为了消耗库存弹药,或者是看中这种炮射角高,能够轰击山体棱线反斜面坚固阵地的优点,再度被启用,从而创造了单炮杀伤的纪录。


1986年,我军收复老山后,越军几次企图反击接连失败,遂利用两军对峙的机会组织实战化训练。当年6月,越军组织基层军官到八里河东山55号阵地观摩实战,当时我军61师182团炮营在此方向轮战。6月30日,该营准备打几炮宣示自己进入阵地,目标定在越军55号阵地。

为克服160迫击炮精度差的毛病,他们在炮击前先用激光精确测距,同时对气温等进行了修正。第一轮破坏性射击后,越军表面阵地被炸得差不多,越军40多人的观察团躲进了屯兵洞,被我前沿观察所发现。于是,第二轮炮击集中火力对屯兵洞进行打击。几经修正后,第7枚炮弹准确地落在越军屯兵洞内,一炮击毙越军40人。

越军整整派了一个连队前来收尸,被炮弹破坏的屯兵洞给越军极大震撼,竟然惊呼“中国军队使用了最新型的航空炸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