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衛資本】股權投資,剛剛好

【弘衛資本】股權投資,剛剛好

觀察全球財富分佈,努力成為財富最頂層

先來看全球財富的分佈情況,所有人群當中最底層的有35億成年人,人均擁有財富不到1萬美元,這個群體擁有的財富佔全球總財富的2.4%。看頂端的部分,3300萬個百萬美元富翁,佔全球人口不到1%,但是擁有45.6%的財富。10—100萬美金之間的有3億人,擁有40%的財富。如果你不努力,就成為最底下那一層,如果努力就成為頂上那一層。

【弘衛資本】股權投資,剛剛好

再看看財富的差異,美國是百萬富翁最多的國家,1360萬,佔全世界41%。日本增長比較快,有282萬人,2016年中國百萬富翁數量266萬,佔全球總數的5%。中國可能還有很多隱形富豪沒有被發現。

高淨值人群,是指個人淨資產超過5000萬美金的人群,這個比私人銀行客戶以100萬美金作為個人高淨資產客戶的門檻要高。這裡高淨值人群人均淨資產5000萬以上,全球有14萬人,1億美元以上的只有5萬,5億以上的5200人,富裕人群國家的分佈,美國排第一,中國增長非常快,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財富增長快速,已經佔到了全球第二,11000人擁有個人淨資產5000萬美元以上。

中國未來股權投資空間巨大

首先,美國聯邦基金的利率在金融危機之後一直在下滑,美國國債收益率也是下滑的水平,原油和黃金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候出現短暫下滑,之後有一個較大幅地提升,近幾年增長都是很快的。再看房價,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房價漲得非常快。

從2010年到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增長的速度都非常快,特大城市增長比較快,特別是17年上半年房價上漲顯著,但隨著近期國家出手調控,房價逐步穩定,未來一定時間內對於房地產投資應持謹慎態度,所有的股權價格這些年都是有比較明顯的上升,特別是2010年以來美國的股票走勢非常強勁,但是美國股市也是兩極分化,20%股票一直漲得非常高,但是80%股票是在下跌的。中國股票在2007年出現一個高峰,6000點之後突然一輪斷崖式下跌,後來有所回升,2015年又有一輪斷崖式下跌,現在穩定在3500點左右。股市有波動,在波動當中增長。

去年全球的風險偏好全部提升,大家追求資產價格的大幅度增長,拉美新興股市增長去年最高,大宗商品市場也有所增長。美國股市、新興市場股市和其他債券都漲得比較快,從這裡可以看到股權投資最近價格增長走勢是較好的。

股權投資是富裕階層資產配置的必選項,在美國淨資產250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要想增加財富離不開投資特別是股權投資,去年分享當中我把智慧投資作為人生第一桶金最重要的來源,今天我把智慧投資改成了股權投資,股權投資是未來投資當中最重要的方式,你在資產配置當中一定要把股權佔有重要的比例。美國家庭對股權資產配置的比例,一般在50—70%;中國佔比可能在20%不到一點,中國投資者對股權投資這塊的比例增長空間還很大。

投資的淨回報應該怎麼算

EVA的基本理念是資本獲得的收益至少能補償投資者的機會成本,計算方法是用調整後的淨利潤減掉資本的機會成本。比如說一年期間,一家企業是否為投資者創造了價值,不是看你賺了多少利潤,而是要看經過調整、剔除風險之後的利潤減掉你的資本乘以平均的回報率。

EVA大於0,表明投資者獲得了超過資本成本的超額回報,股東價值增大;EVA等於0,表明企業管理者只為股東創造了所需要的最低的風險報酬;當EVA小於0,表明企業管理者並沒有創造出真正的利潤,而是在毀損股東的價值。

相信複利的力量

複利增長很快,美國金融時報的一個例子,兩個不同的投資者,A投資者在25歲之前一直不存錢,B投資者在19—25歲每年投入2000美金的本金,假設利率回報率是10%,只存到25歲,靠複利在65歲那年可以拿到93萬美元,而另外一個人26歲開始存錢,每年也是2000美金,一直存到65歲時候只能拿到89萬美元,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複利的驚人成長。

投資了高風險產品不一定能夠獲得高回報

你如果要想獲得高回報,必須投資高風險的資產,這是一般的說法,但是是不是投資了高風險就一定能夠獲得高回報呢?非也。不同的團隊、不同的人投資了不同風險的產品,有的是負的,有的是正的,高風險和高收益只是一句理論上的話,如果高風險一定能夠帶來高回報,那就不叫高風險。

我們要追求的是在高風險的情況下,通過識別風險、控制風險、降低風險、轉移風險,最後獲得高回報,我們要使得這個高回報變成現實,相當於把風險降到最低,在低風險基礎上獲得高回報,這才是一個正確的理念。我們講的高風險並不是很容易實現高回報的。只有通過你不斷地轉化風險,降低實際不確定性,從而實現低風險高回報,那就是專業投資人的眼光,通過一系列的風險管理把風險降到最低。

因此,如果把風險管理好了,是一個確定性的投資,這個投資就可以獲得低風險高收益。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低風險低收益的觀點也不完全正確。我們很多投資人可能買過一些固定收益的產品,在利率變化不斷的情況下,買了一個債券就高枕無憂了嗎?很可能這個債券你賣出去的時候要虧損。

槓桿不能降低任何風險,只是放大了盈利和虧損

假設投資漲了100%,如果你是1倍的投資不加槓桿,就獲得100%回報,如果加了1倍槓桿,也就是借了一倍負債,你的回報率就是300%,這就是槓桿的效果。但是反過來這個投資在上漲的過程當中下跌50%,借款人就會平倉,平倉的時候你的本金可能會全部損失掉,這個就是槓桿帶來的效果,槓桿能放大風險,也能放大損失。但是槓桿不能增加或減少實際投資的風險。槓桿不能隨便加,槓桿什麼時候加呢?

當你把風險變成確定性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加槓桿,假如2003年買房子,加槓桿,有的人買10多套房可能已經是億萬富翁了,當你20%個人出的首付款,80%到銀行貸款。10年前100萬元的房子現在變成1000萬元,如果買了5套房子,80%是借來的錢,100萬元做本金,現在就可以賺3500萬元,你的市值應該是4500萬元,這就是槓桿的力量。

具有逆向思維的人能在資本市場投資當中賺錢

當一個東西炒得非常火的時候,你們都去追,顯然這個時候價值很高。私募股權也是一樣的,我們過去投資的比較熱的東西到最後可能回報率都非常低,因為大家都趨之若鶩的一個東西,價格比較高。你的思維要比別人多想一步,可能你就會避免投資的損失。

講一個當年建設銀行投資大連萬達地產的故事。2008年,金融危機後,地產股下跌太快,融資困難,萬達地產也碰到了一些困難,銀行對地產貸款非常慎重,私募時沒有機構投資者看好地產。我當時在中國建設銀行香港建銀國際做董事長。

當我們瞭解到萬達商業地產的模式後,感覺在一線城市,中國缺少像國外那樣大型的shopping mall;第二,住宅建起來3年以後想買回來,就翻了一番,用原來的價格買不回來,所以持有一部分物業,有利於享受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增值。

同時,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消費升級,有利於商業地產發展。所以當時我們認為這個盈利模式是不錯的。2008年建銀國際果斷作出決策做了一隻股權私募產品,投資萬達商業地產12億元,投資估值相當於13倍的P/E,6.5元每股。

未來10年是股權投資的黃金時代

我們投資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追求利潤的,一定要為投資者帶來回報,否則就是犯罪,毀滅財富;二是情懷性投資,對投資者來說,賺錢以後要思考能夠改變未來的投資機會。

【弘衛資本】股權投資,剛剛好

未來10年是股權投資的黃金時代,中國經濟在去槓桿,中國的金融政策造成的非金融部門的槓桿率過高,全社會融資總量80%都是銀行貸款,這80%銀行貸款裡面大部分投向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還有一部分投向產能過剩行業,要去槓桿主要不是去民營企業的槓桿,更多的民營企業貸不到款,因為不符合貸款條件。

比如你要想貸款,第一,有沒有抵押品;第二,有沒有設備,還要是通用設備,如果專用設備不值錢。很多東西銀行是不會給你貸款的。

真正去槓桿是去產能過剩行業的央企、國企及大型民企的槓桿,因為他們的貸款太多了,他們可以貸款再借出去搞理財和其他的東西,每一家這樣的企業下面都有金融控股,實際上做不好,因為沒有好的機制,有的民企不懂金融。

但是我們的中小企業缺融資支持,缺資本支持,特別是民營企業在成長過程當中每個階段都需要資本的支持,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轉型期,除了成熟期銀行願意錦上添花給你貸款之外,其他每一個階段都缺資本。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發展股權投資,特別是資本市場,每一次演講我都呼籲中國金融改革,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市場,把中國的儲蓄轉化為投資。

選擇機構配置股權投資需看領軍人物和管理團隊

不同的管理團隊投資回報完全不一樣。要看過往業績,從業經歷,你沒有足夠的從業時間,很多人都說自己是投資專家,那是自吹自擂,因為你沒有業績證明你是投資專家,我們在座的投資人不要被那些人迷惑,要選就應該選實踐中證明給投資者帶來高回報的機構,當然也包括和它合作的機構。

股權投資成為未來10年最佳的資產增值的途徑,可以看到需求是多麼大,機會也在那裡,需要我們怎麼抓住那個機會。十幾年前,阿里被一個日本人投資了,騰訊被一個南非人投資了,他們都獲得了上千倍的回報,但是這個確實是案例當中很少的例子,希望在座的高淨值投資者你們拿出一點錢出來做一點情懷投資,也許就會發現一個像阿里、騰訊這樣的新企業,你也能夠成就中國經濟的未來。

聲明:本文不代表弘衛資本觀點,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將予以刪除!

弘衛資本

北京弘衛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衛資本)成立於2015年12月,系鏈君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總部位於北京,是一家專注於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不良資產處置、產業投資的專業基金管理公司。

弘衛資本已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編號:P10635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