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農民朋友的『『命根子』』,一戶一田的制度將怎樣實施?

土地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是廣大農民朋友的“命根子”。根據我國相關政策規定,土地可以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進行流轉,但是,土地首先要進行確權,明確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避免今後出現難以解決的土地權屬糾紛。

土地是農民朋友的‘‘命根子’’,一戶一田的制度將怎樣實施?

今年是農村土地確權的最後一年了,待確權完成以後緊接著就是一件大事兒“一戶一田”。在農村改革工作開展之後,農村正在大力開展土地整治,整合工作,通過土地整治,整合來提高農村土地使用效率,解決土地零碎分散的問題,隨著中國農業的發展,從2018年起農村開始全面實施"一戶一田"制度,很多農民之前只是聽過一戶一宅制度,多餘的宅基地將會被強制回收,那麼"一戶一田"制度是怎樣實行呢,農民的土地權益會變嗎,一戶多田的情況又該如何處理 呢?瞭解更多

土地是農民朋友的‘‘命根子’’,一戶一田的制度將怎樣實施?

農村建設

"一戶一田"和"一戶一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根據我國宅基地法的相關規定,我國宅基地實行"一戶一宅"制度,國家實行一戶一宅制度是在規範農村的宅基地管理,減少農村土地資源的浪費,而今年要實行的"一戶一田"是將農民所有分散的土地通過"換地""並地"等方式整合到一起,方便農民作業,極大的降低農民的種植成本,讓農業實現規模化、規範化發展,為農民朋友增產增收、脫貧致富打下基礎,不過農村"一戶一田"工作的開展,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則:

1.農民自願為原則

所謂農民自願為原則,則是在土地整合調整過程中,需要遵從農民自願,不得強行調整引起不必要的而土地矛盾。

2.零碎地調整為大塊地

這也是土地整合調整的主要目的,通過土地整合讓農民朋友將原先分散、零碎的土地通過交換、調整等方式整治為大塊土地,同時保證農民朋友承包經營土地的面積不減少,這也是“一戶一田”改革的前提。

3.小範圍調整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七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需對個別農戶之間的承包地進行調整,必須要經過農村集體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統一之後,並且報經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所以農村土地整合,也僅僅是在小範圍內,經過農民朋友同意之後才能夠進行調整。

土地是農民朋友的‘‘命根子’’,一戶一田的制度將怎樣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