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大山深處的「幸福路」——芷江「四好農村路」建設側記

金秋時節,行走在芷江的鄉村道路上,猶如觀賞一幅美麗的畫卷,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鄉村公路,把大大小小的村落串聯起來,一輛輛綠色環保的城鄉公交車穿梭往來,一陣陣歡聲笑語飄蕩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

近年來,芷江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要求,精準發力、精準施策,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助力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三年來,完成農村公路提質任務100%、完成計劃內重要縣鄉道改造任務 100%,25 戶 100 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正按脫貧攻堅的要求進度強力推進。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四好農村路”管理現場會上,芷江侗族自治縣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稱號,是湖南省唯一作為貧困地區獲此殊榮的示範縣。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奔小康,基本在交通。”曾經的十八彎山路變得便捷暢通,絕美的鄉村公路從白雲深處、清溪岸邊蜿蜒而出,通向了幸福的未來。

構築小路網 托起大民生

秋高氣爽,玉宇澄澈,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黃澄澄的橘子掛滿枝頭,芷江巖橋鄉小河口村的楊小妹正在柑橘園採摘、搬運、裝框,忙得不亦樂乎。“今年收成不錯,公路又通到家門口,再也不用為運輸不暢發愁了。”楊小妹難掩心中喜悅。

巖橋鄉小河口村山高路陡、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外出務工曾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道路離農村越遠,貧窮離農民就越近。”村支書鄭芳組不無感觸。

為徹底改變這一面貌,2016 年芷江對全縣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路建設,完成里程達1270餘公里,為脫貧攻堅暢通了道路。

“現在這麼寬的水泥路,大貨車開到山頭,省了勞力不說,還節約了成本”。村民李澤碧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今年他種植了10畝柑橘、5畝黃桃,商家直接進園收購後,至少省去上萬元挑擔費用。

“產業是脫貧致富的關鍵,沒有完善便捷的路網不行”。芷江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公室韓中雲介紹,近年來,芷江搶抓武陵山集中連片脫貧攻堅扶持縣的機遇,大力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在“十二五”全面實現村村公路通暢的基礎上,按現行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標準全面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

2016年完成農村公路提質加寬86公里,完成年度計劃102%;完成5條重要縣鄉道改造22.6公里,完成計劃的100%;2017年實施農村公路提質加寬119.148公里已全面完工,完成測試年度任務的109%,完成建設投資522萬元。

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該縣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公路建設。2016年對95個貧困村(原建制村)實施第一期整村推進扶貧公路建設607公里任務全面完成。2017年對202個(原建制村)非貧困村和扶貧村新增組級道路實施第二期整村推進扶貧公路建設106公里,2018年,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實行“統規統建”模式,25戶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全面啟動,努力打通“最後一公里”。

同時,為規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該縣出臺《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規範性文件。在整村推進扶貧公路建設中,制定“政府主導,主體主責,資源整合,規範運作,分項實施,整村推進”的總體原則。在農村公路建設中,認真落實“三合同”管理和“七公開”制度,嚴格規範招投標等程序,使農村公路建設得到有效監督。

“除聘請專業監理公司外,每個村還安排2名義務監督員協助質量安全監督,實現質量安全監管全覆蓋”。韓中雲介紹,按照“最需要”原則,優先對客運線路、校車線路、臨水臨崖臨邊路段實施“安保工程”,有效提升了路網整體交通安全保障。2016年完成1202公里農村公路安保設施建設,完成計劃的100%,全縣農村公路安保設施里程達到557公里;2017年實施農村公路安保設施建設114公里,完成目標任務的100%。

密織在芷江廣袤大地上的農村公路,實現了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夙願,為廣大農民精準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彰顯了廣大交通人的使命和擔當。

管養一起抓 暢通千萬家

平整開闊的路面、錯落有致的景觀、古樸風雅的公路招呼站……近年來,芷江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建好、管好、養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目前,該縣農村公路連接了全縣大部分旅遊景點和休閒產業帶。

沿著芷伍公路行駛,一條條道路在山水間蜿蜒鋪開,一排排綠蔭在道路邊整齊挺拔“。在建設農村公路的過程中,堅持以規劃為先,著重突出生態特色,構建渾然一體的道路景觀。”該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1年起,芷江大力實施農村公路文明樣板路創建“123”工程和示範鄉鎮創建,每年對一條以上縣道、兩條以上鄉道、三條以上村道文明樣板路建設,同時實施公路綠化美化,建成“生態路”“景觀路”。國省幹線公路、縣鄉道、村道綠化納入縣林業部門“三邊”綠化考核,納入“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縣鄉道綠化率達到92%,村道綠化率達到85%,農村公路已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2017年,該縣新增文明示範路100.148公里,文明示範路總里程達到200餘公里,佔農村公路里程的25%。先後創建芷江鎮、三道坑鎮、碧湧鎮、洞下場鄉4個農村公路養護示範鄉鎮,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進得來、行得通、走得暢。現在,客運班車開到家門口,極大地縮短了城鄉通行時間,成為村民出行的幸福路。

“出門水泥路,抬腳就上車”。土橋鎮洪溪蟠龍寨新村村民王大爺告訴記者,2015年以前,村裡僅有一條水泥路通往外界。現在村裡新修了一條快捷通道,開通了客運班車,到縣城節約了一半時間。

據瞭解,截至2017年底,該縣經營農村客運班線的客運企業發展到5家,客車達163輛,農村客源100%實現集約化經營,並全部納入“北斗衛星”監控平臺,行政村通客運班車率達98.6%。

“三分建,七分養”。該縣堅持建管並重,管養結合,全面提升基層的養護現代化水平。

9月27日,芷江公路超限檢測系統傳來一條信息:前方500米處一輛牌照為冀F的大貨車疑是超載。收到信息後,執法人員立即攔截車輛,通過精驗過磅,該車輛超載32噸,屬於嚴重超載,執法人員要求其進行卸載。

“今年以來已查處超限超載車輛60多臺。”檢測站副站長楊賢丁介紹,通過科技手段加強公路治超源頭治理,使用攜帶式車輛稱重儀、不停車檢測系統等全套高科技設備,實現科技“治超”、流動“治超”、便捷“治超”,維護了農村公路安全暢通。

同時,通過加強路政管理,芷江完善了縣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鄉鎮交通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議事機制。按照“一鄉一站”機構設置,設立交通管理站,實行人員、職責、經費“三定”管理,建立了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督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

路通百業興 路暢百業旺

路通了,產業強了,村民富了。

三道坑鎮小漁溪口村原有126戶375名貧困人口“,築巢引鳳”“花開蝶來”,通過四通八達的農村道路建設,讓優秀創業人才回到農村施展拳腳,現在該村已脫貧66戶317人。

提起馮宗山,當地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靠著辛勤勞作改變了全家的命運,成功脫貧摘帽。

“沿著村裡的這條小康路,我一定要把產業帶到外面的市場去”。原來因為山阻水隔,交通不便,50多歲的馮宗山一心在外發展事業。近幾年,他發現,道路修通後,村裡再也不是那個閉塞的小山村了。於是,毅然決定回村發展。現在馮宗山養殖幾萬只生態雞,年收入達10多萬元,聘請了當地貧困戶參與勞動用工,共同脫貧致富。

隨著一條條產業路延伸到基地,讓刺葡萄、黃桃、柑橘等“山果”飛出大山,不僅有效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更促進了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

“路修通後,藏匿於深山的寶地,也漸漸被遊客知曉。”三道坑鎮五郎溪村村支書介紹,農村公路打開了“綠色通道”,讓綠水青山逐漸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現在一到週末,市內外的遊客絡繹不絕,旅遊住宿、果蔬採摘、觀光垂釣、花卉觀賞,盡情享受田園“慢生活”。

從過去“要致富、先修路”的單純交通需求,到如今“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美好生活追求,農村公路建設不斷與時俱進。該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芷江將以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為契機,鋪路架橋,連通民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本報記者 黃莎 通訊員 龍靚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