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視野,高中生應該看什麼書?

拓寬視野,高中生應該看什麼書?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我想說,高中生要想拓寬視野,應該讀一些可以激發你的好奇心,並且不是那麼輕鬆易讀的書。為什麼這麼說呢?且容我慢慢道來。

原因主要在於,現在這個社會對我們個人的要求,與我們對自我的要求,存在著非常深刻的矛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在生理上成熟得遠比過去的人要早,據研究要早五到十歲。但另一方面,社會卻希望我們在心智上獨立得更晚,以免過早地踏出校門,進入成年人的競爭。因此,像《紅樓夢》中的黛玉寶釵那樣十幾歲就談情說愛吟詩作畫,在今天的社會要求下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那麼,社會怎樣延緩青少年的心智成熟呢?通過教育,尤其是分類明確、毫不涉及現實的所謂教育。這樣做,當然不會是為了我們個人著想,而只是一種便於管理的制度安排。

所以我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自己好,高中生必須將心智的成熟和獨立作為自我拓展的首要目的。為了達致這一目標,應該讀什麼樣的書就一清二楚了。

大致來講這樣的書分為三類。一類是關乎我們自身的書,另一類是關乎我們身處環境的書,第三類是關乎我們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書。

要了解我們自身,我個人覺得首先要讀生物學的書籍。例如恩斯特·邁爾的《生物學思想發展的歷史》、布斯克斯的《進化思維》、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內莎·凱里的《遺傳的革命》、馬特·裡德利的《基因組》、尼克·萊恩的《生命的躍升》等等。

要了解環境,則必須涉及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歷史學以及哲學等方面的書籍。譬如艾倫·麥克法蘭的《現代世界的誕生》、賈雷德·戴蒙德的《崩潰》、《槍炮、病菌與鋼鐵》、賴特·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象力》、威爾·金裡卡的《當代政治哲學》、加勒特·哈丁的《生活在極限之內》等等。

而要了解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需要讀的書也不少。例如心理學、文學、文化研究、傳播學等。尤其是認知科學的諸多領域,都應該廣泛涉獵。在這方面,建議大家讀一讀我的兩本書,一本是《思想光譜》,一本是《人的展開》。並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我這兩本書談不上多好,卻是相當實用的讀書指南。

有人說,高中生的學習負擔那麼重,不應該讀太多課外書。我覺得這話有一定道理——僅對一部分資質平平,對自己也無甚要求的高中生而言有道理。說實在的,高中的年齡正是一個人型塑人生最關鍵的時期,是平庸與優秀的分水嶺,錯過了這段閱讀的黃金期,可能就錯過了心智成熟與人格獨立的最佳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