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的新种、老种?

 新种也叫新坑、新料,老种也叫老坑、老料。总有很多人对新、老的概念发生误解:常常以为新坑、新种、新料,就是指新开采、新加工出来的翡翠;老坑、老种、老料是旧时开采加工的翡翠,其实非也。新种指的是原生矿翡翠,它的原料是新坑无皮石或山石,这些翡翠没有外皮,质地较为粗糙,结晶颗粒大,水分差(指透明度差),比重也略轻。老种指的是次生矿翡翠,它的原料是水石或水翻砂石,这些翡翠有外皮,质地细腻,结晶颗粒小,水头足(透明度好),比重较沉。所以新种、老种翡翠并不是指翡翠开采加工的年代,而是指翡翠本身质地的区别。还有一种称新老种,介于老种和新种之间,它的原料是半山半水石,质地和种份也是介于新种和老种之间。老种翡翠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新种翡翠,指的是种份细腻、透明度高的翡翠价格要远高于种份粗糙、透明度差的翡翠,这一价格的差别是由翡翠本身的材质决定的,而翡翠开采、加工的年代对翡翠的价格影响并不大。翡翠的这一特点与软玉差别甚大,目前拍卖市场上清工白玉的价格是同等品级新工白玉的十倍左右,而清工翡翠的价格比同等品级新翠的价格仅高出10~50%。 所以老翠新翠指的是老工、新工,还是老种、新种,一定要说清,不能仅模糊地说老、新。由于翡翠的成因不同,地质环境不同,原生与次生不同,各场区场口所出的块体,自然形成了种的差异。从块体外部的表现到内含质地,无不带有自身的特征,种分的好丑,决定着翡翠的品质和价值。就缅甸翡翠的种类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老种、新种、嫩种、变种四个大类。

什么是翡翠的新种、老种?

老种:成矿年代早,块体生形饱满,沙发明显,雾层均匀,底张致密,颜色鲜明。常见的有山石、水石、半山半水石,都是老种的同质多象。老种的成分稳定,结构严紧,硬度强,比重足。发育完善;具备了正宗翡翠的品质,表现出翡翠作为宝石所应有的优点。古往今来,所有高档首饰和雕件,无不是取材于老种石。但是,老种石也有差异之分,有的老种石只经历了一次风化,没有雾层,颜色不够浓艳。有的老种石结品颗粒较粗,底张不够细腻,常显得水分不足。有的老种石,绿色的蓝味过重,黄味不足。有的绵柳突出,有的裂纹太多等等。总之,自然形成的老种石,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与不足。反之,就显示不出老种石的珍贵和难求。老种石和新种石相比,可用率可达75%以上。缅甸每年平均出产的老种翡翠约为50%以上,一直占有主要地位。

什么是翡翠的新种、老种?

长期以来,有些人把种底色混为一谈,认为底张透明度好的是老种,透明度差的是新种。且不知四大种类都有透与不透的底张,怎能以透明度来认定种分。翡翠成品大多只见底张和颜色,故而就有了花青种、金丝种、芙蓉种、玻璃种等等之说。不错,判断成品的种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只从形象定种分,翡翠的种就多得无法区分了。花青,按行话讲,是在略透的白底张上起点状正色绿,此类物件属中低档次。金丝,指的是在底张上起丝状的绿条,属中高档次的物件。芙蓉种应为荷花颜色,是行内借用来形容底张的华美,而不是指它的颜色。类似这些称呼都不是石种的说法,只是底张与色状的配景,较好的提法应该是白地青、金丝翠、淡水绿,这样较为清楚恰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