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育的問題不在高考,而在我們自己身上

臨近高考,很多人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一直有很多批評聲。大家有很多

抱怨,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會發出批評的聲音。

但是影響教育全過程的因素很多很多,絕對不只是高考出什麼試題的問題。

我們教育的問題不在高考,而在我們自己身上

普通的一個學生,從一年級到高三畢業,要花12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孩子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學校。葉瀾教授曾說過:“作為教育的主體,學校在整個基礎教育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對學生的發展最直接、最真實的教育行為主要發生在學校。

而現在學校裡隨處可見教師為事務而操勞,關注學生考分、評比、獲獎等顯性成果,忽視、淡漠的恰恰是學生和教師在學校中的生存狀態與生命質量的提升。學校教育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以“成事”替代了“成人”。”

我們教育的問題不在高考,而在我們自己身上

葉瀾

對孩子的學習中,我們的教育是偏重背誦和記憶的,我們的課堂是圍繞知識展開,我們學習是為了一件事情——怎麼考出好的分數,我們的學校評價標準就是高考錄取率。

在美國,美國的高考可以考很多次,取最好的一次。用的是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學術能力評估測試)考的不是知識,而是智商。美國大學招生採用的是全面的考察,包括成績單、推薦信和麵試;還要看課外活動,社區貢獻,看學生有沒有在中學期間展現出領導力;還會考察你的特殊才能,如音樂、美術和體育;最後還要寫一份漂亮的個人自述。

我們可不可以借鑑美國的這一整套的全面的衡量標準,來選擇我們的學生呢?高校招生標準一變,高中就會改變,老師,家長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們全面發展。高中變了,初中,小學也會跟著變,我們就可能看到學生們為興趣而學習,關心社會,熱心公益,還會發展他們對各種各樣的藝術和運動方面的天賦與才能。

但是我們的教育也不完全是高考的問題。不能靠,至少不能全靠政府,靠教育部,或者靠大學。中國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出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出在我們的學生,家長,老師上,出在我們的功利主義的文化上。

我們從小要教孩子什麼知識呢?

1、 發掘孩子的興趣

2、 瞭解孩子的個性

3、 學習動手能力

4、 重視體育

自2014年來,有近20個省份開始了高考改革,這種改革要求我們一個學校接一個學校的去做工作,去改變校長、教師的觀念,變人、變學校、變文化,把舊我變成新我,把近代型學校變成現代型學校,把豐富複雜、變動不居的教學過程簡化為知識傳遞的活動,把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發揮。

希望我們的教育改革可以持續走下去,可以為我們的教育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