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縣突出四個重點 堅持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立體推進

“七五”普法工作啟動以來,門源縣以提高全社會法治素養為總目標,以憲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法律八進”為載體,以落實“雙普法”責任制為抓手,以推動新媒體普法為突破,突出四個重點,堅持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立體推進,全縣廣大幹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秩序正在形成。

突出法治縣創建活動。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聘請律師擔任縣政府法律顧問,服務縣委、縣政府重大事項的決策部署。按照法治縣創建工作要求,廣泛動員,積極開展創建工作,各鄉鎮、各部門、各行業結合各自業務特點,深入開展了 “法治縣”“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等創建活動。制定完善了《門源縣“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考評標準》,在全縣範圍內廣泛開展了評比達標活動。全縣公民的法律素質不斷增強,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有力推進了依法治縣進程。截止目前,門源縣獲得全國首批“法治縣”榮譽稱號,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範村”2個,省級5個,州級37個,縣級72個。2017年,門源縣被中央綜治委授予“2013至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稱號,實現“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三連冠,並首次捧得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突出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堅持把法治文化建設納入文明城市創建大局中,建立農村法律圖書角、法治宣傳欄,編印普法書籍、法治宣傳品,並通過廣場舞、青海花兒、方言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內涵,做到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讓群眾更好地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真正使法治文化建設融入群眾生活,營造了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

突出“法律八進”宣傳活動。把深化“法律八進”作為落實全縣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載體,作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作,進一步完善組織領導和工作制度體系,調整優化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明確具體承辦部門和工作人員,制定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確保牽頭單位指導有力、責任單位配合密切,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平安法治創建的知曉率、參與度。“法律八進”活動突出把握新時代、新形勢下廣大群眾的民生訴求和法律需求,注意區分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需求,開展特色鮮明、針對性強的法治宣傳、法治宣講、法律服務活動;將法治宣傳教育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主題教育活動、“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下鄉”專題活動和“青少年系列宣傳”等各類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有機結合,突出宣傳新修訂的《憲法》和《監察法》,不斷增強全民憲法意識,樹立憲法權威,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突出普法重點對象。堅持面向重點人群、確定重點內容,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到宣傳有力,氛圍濃厚。面向各級領導幹部、司法、行政執法人員及全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主要採取以“考”促學的辦法,運用“互聯網+法治宣傳”思維,組織全縣領導幹部、公職人員開展網絡版青海省國家工作人員學法平臺學法。目前,全縣100個單位升級了全省無紙化學法用法及考試系統。同時,對新任幹部進行任前普法考試,進一步增強領導幹部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面向農牧民群眾,採取以“送”促學的辦法,以“四下鄉”“1

4”國家憲法日主體活動為契機,通過搭建“法治文藝”等平臺,加大送法進鄉、進村的力度。面向各中學生及青少年,採取以“教”促學辦法,對各類學校配備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把學法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做到“教材、教師、計劃、課時”四落實。面向宗教職業人員,重點開展《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宗教事務條例》等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面向個體工商戶、流動人口、務工人員及社區矯正、刑滿釋放人員等重點人群,採取以“講”促學辦法,由相關管理部門、用工單位、轄區派出所、司法所平時講,舉辦培訓班集中講相結合,有效擴大了宣傳教育的覆蓋面。(門源縣司法局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