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班克斯(Banksy),因“自毁”价值百万英镑的作品而成为近日艺术市场的焦点。

在社交网站上,他在被毁的作品照片下标注“Going,going,gone…”(加价,继续加价,消失了),借用毕加索的名言“破坏的冲动也是创造的冲动”(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 urge)表达自己的态度。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负责拍卖的伦敦苏富比拍卖行表示“我们被班克斯了(Banksy-ed)”,说事前对此毫不知情。面对观众们的惊奇和收藏者的讶异,“战后及当代艺术”的收藏与市场再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此,艺狮为您独家解析“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01

不想登月的电商老板不是好收藏家

9月,一个科技界的新闻刷爆了艺术圈。

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宣布了一件令整个地球都十分惊讶的事:世界上第一次私人太空登月之旅即将在2023年实现,第一位搭乘BFR(Big Falcon Rocket)前往月球的神秘人士是今年42岁的日本电商富豪前泽友作。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不仅如此,前泽友作还包下了旅程的所有座位,并打算在旅行中邀请地球上最优秀的6至8位艺术家,一同参与登月计划。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画家、音乐家、导演、时尚设计师……世界上最天赋异禀的艺术家们将登上这座火箭,得到前所未有的创作启迪。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在他的自述中,前泽表达了自己希望与艺术家们一同进行月球之旅的初衷:

“如果毕加索能近距离看到月球,他会画下什么样的作品?

如果约翰列侬看到太空中地球的轮廓,他会写下什么样的旋律?

我希望这次旅行能给每个梦想家带来灵感,我和艺术家们只是比大家早一点启程。”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BFR月球之旅的预计飞行轨迹

这位对艺术青睐有加的电商老板,已经不是第一次刷屏艺术圈了。早在2017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他花1.105亿美元拍下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无题》,低开高走,成功登上当年艺术市场的话题榜。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前泽友作与他的收藏品:巴斯奎特的《无题》

细数前泽友作的收藏,不难发现他的兴趣主要在“战后及当代艺术”上。这些看起来还很“新”的作品,多半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叛逆的态度,一边是大胆的奇思妙想,一边是对社会的严肃关注与批判。但总的看起来,这些“战后及当代艺术”和前泽友作有着如出一辙的气质:身价昂贵、不屑一顾、叛逆大胆、捉摸不透。

02

投机者的天然嗅觉


一年过半,各家拍卖行均已发布2018年上半年的销售成绩报告,其中纽约佳士得呈献的“佩吉与大卫·洛克菲勒收藏”的成绩最为瞩目,不仅悉数拍品白手套成交,还以逾8.35亿美元的总成交额超越了2009年由巴黎佳士得“伊夫·圣罗兰收藏”缔造的单一私人收藏的世界拍卖纪录,更重要的是重新将精品“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映入藏家的视野,消除了人们近两年对“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市场行情疑虑,毕竟自2007年至今的10年间主宰整个艺术市场的领头羊是“战后及当代艺术”。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巴勃罗·毕加索 《拿着花篮的女孩》 布面油画

154.8cm×66.1cm 约1905年

2018年佩吉及戴维· 洛克菲勒夫妇拍卖会上拍

2007年,佩吉与大卫·洛克菲勒收藏的马克·罗斯科《白色中心》在纽约苏富比以7284美元成交,紧接着第二天,纽约佳士得呈献安迪·沃霍尔创作于1964年的《绿色车祸》以7172万美元成交,成功将“战后及当代艺术”带入5000万美元行列,标志着“战后及当代艺术”的爆发。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安迪·沃霍尔《绿色车祸》 成交价:7172万美元

纽约佳士得2007年拍卖会

从此,“战后及当代艺术”在拍卖市场中全面发迹,直至2013年达到巅峰,当年拍卖成交前十的作品中有八件均属于“战后及当代艺术”。

截至目前,在拍卖会中成交价逾5000万美元的艺术作品共计94件,其中“古典大师绘画”3件,“印象派及现代艺术”50件,“战后及当代艺术”36件,“中国书画”5件。

尽管在数量上乍看“战后及当代艺术”稍逊一筹,但“战后及当代艺术”是20年前才开始发迹的,可见其势头之猛。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杰克逊·波洛克 《No. 5, 1948》 纤维板上油画

2.4m×1.2m 2006年以1.4亿美元成交

脱颖而出的“战后及当代艺术”几乎都是美国艺术家的作品,这并不是什么巧合,而的的确确是人为策划的结果。

二战结束之时,美国一跃成为全世界军事和政治最强大的国家,由于失去了对欧洲的敬畏,一种充满自豪感的美国文化开始浮现出来,但是美国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文化积淀尤其是艺术方面并不如欧洲。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贾斯珀·约翰 《旗帜》

2014年纽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间拍卖会上拍 2千万

坐拥世界顶级财富的美国第二代藏家明白了他们必须做的事情——脱离欧洲,加之战乱时期逃亡美国的欧洲艺术移民为美国艺术圈注入了新生血液。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安迪·沃霍尔 《美元符号》

2015年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拍卖

天时地利人和,新一代的美国藏家和艺术家开始“携手”剪断文化纽带,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伊始到随后转向美国生活主题——漫画、消费品、名人、历史、国旗、奢华生活、死亡的“波普艺术”,一种自豪的新国家文化由此诞生,美国人的骄傲和自信从本质上得以增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大国。所以说,“战后及当代艺术”不仅仅是艺术而已,更是美国第二代藏家创造的一种投机方式。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安迪·沃霍尔《橙色玛丽莲》

成交价:1732.75万美元

纽约苏富比1998年拍卖会

最有代表性的马克·罗斯科和安迪·沃霍尔可谓是最大的赢家。十年光景,罗斯科的身价翻了30倍。

2013年11月13日,纽约苏富比呈献的《银色车祸(双重灾难)》以1.05亿美元成交,安迪·沃霍尔成为第一位在拍场中晋级“亿元美金俱乐部”的美国艺术家。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安迪·沃霍尔《银色车祸(双重灾难)》

成交价:1.05亿美元 纽约苏富比2013年拍卖会

尽管大众对“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诟病良多,但不可否认马克·罗斯科和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价格飙升堪称经济奇迹。

针对战后和当代艺术品投机遍布全球,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少数欧洲的战后和当代艺术家中,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弗朗西斯·培根。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弗朗西斯·培根 《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

2013年纽约佳士得拍出1.424亿美元

2001年2月8日伦敦佳士得呈献的《约翰·爱德华肖像三联作》以447.45万美元的价格被中国台湾富豪陈泰铭投得,2014年5月13日陈泰铭将此画再次送拍纽约佳士得并以8080.5万美元成交,13年间升值近20倍。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弗朗西斯·培根《约翰·爱德华肖像三联作》

成交价:8080.5万美元 纽约佳士得2014年拍卖会

在2000年至2013年之间,培根的世界拍卖纪录被九个不同买家从660万美元拔升到1.424亿美元。培根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不安感,然而美国的藏家却愿意投资他的作品——这就是艺术市场的纯粹形态:为金钱而艺术。

“战后及当代艺术”是怎样获得如此之高的价格的?它的上涨之快是因为它能带来迅速的短期回报吗?它是华尔街出麻烦时的避风港吗?对于快乐的投资者而言,两者都是正确的。

自1997年以来,当代艺术品带来的回报是华尔街或者纳斯达克做梦也想不到的,因为艺术家作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很难刨根问底地分析。但是归结到底,除了上面提到的投机之外,还印证了3P法则这一铁律——

Price(价格)

Provenance(传承)

Popularity(流传度)


03

名家收藏=价格保障?

从前面的举例中,会发现有很多“某某私人收藏/旧藏”的字眼。毋庸置疑,一件有着闪亮传承名单的艺术品再次出现在市场中会为之增加数倍或数十倍的额外价值。

知名藏家的藏品自然是“有品位”的体现,同时也是最为保险的购藏类型——因为传承一目了然,无须担忧赝品鱼目混珠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传承有序的作品也代表着“稀有”。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佩吉与大卫·洛克菲勒收藏的罗斯科《白色中心》。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马克·罗斯科《白色中心》 成交价:7284万美元

纽约苏富比2007年拍卖会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马克·罗斯科《第十五号》 成交价:5044.1万美元

纽约佳士得2008年拍卖会

另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收藏案例是美国加州唱片电影业巨头大卫·葛芬与芝加哥对冲基金大佬肯尼斯·格里芬之间的数笔天价私洽,其中包括以3亿美元成交的威廉·德库宁《交换》和2亿美元成交的杰克逊·波洛克的《第17A号,1948》。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杰克逊·波洛克《第17A号,1948》

成交价:2亿美元(私洽交易)

德库宁的《交换》曾为美国建筑师小埃德加·考夫曼旧藏。在德库宁完成创作此画的1955年,考夫曼以4000美元价格直接购入。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威廉·德库宁《交换》 成交价:3亿美元

(私洽交易)

1989年考夫曼作古,他的部分私人收藏被送至纽约苏富比拍卖,这幅《交换》最终以2068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德库宁成为第一位在拍场中身价逾2000万美元的战后及当代艺术家。

当年拍卖成交第一名是,在巴黎以5100万美元成交的毕加索《皮耶瑞得特的婚礼》。时至今日,德库宁的身价同毕加索已经平起平坐。

04

成为艺术家还是“贵人”?

“战后及当代艺术”在拍卖行的公关宣传力度和世界知名博物馆大型展览的加持下,时常有“网红”艺术家出现,同时带来“爆款”艺术品。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贾斯培·琼斯《错误的开始》

成交价:8000万美元(私洽交易)

比如2017年新晋“亿元美金俱乐部”的让-米榭·巴斯奎特。在2012年富艺斯拍卖行重点推售巴斯奎特之前,巴斯奎特的个人世界拍卖纪录是2008年的1352.25万美元。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让-米榭·巴斯奎特《瘾君子》

2017年刚刚升任纽约佳士得战后当代艺术部门联合主席的Loic Gouzer在2012年曾说过:“不久后,我们将会看到亿元的巴斯奎特,因为藏家潜意识里有这种担忧——要在巴斯奎特成为波洛克般稀有之前赶紧入手。”短短五年,巴斯奎特的亿元“小目标”就成真了。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让-米榭·巴斯奎特《无题》

2010年贝耶勒基金会在巴斯奎特50华诞之际举办的“巴斯奎特回顾展”,这次展览是有史以来在欧洲举办的第一次巴斯奎特个人作品展。

也正是这次展览的余热效应,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的短短五年间,将巴斯奎特的市场地位快速拔升到“亿元美金俱乐部”行列。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让-米榭·巴斯奎特《无题》

2012年5月10日,纽约富艺斯推出巴斯奎特创作于1981年的《无题》,最终以1632.25万美元成交,一举刷新巴斯奎特的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从此,巴斯奎特的作品拍卖价格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月后的伦敦佳士得,《无题》突破2000万美元。再半年后的纽约佳士得,《无题》突破2500万美元。2016年纽约佳士得,直接突破5000万美元。又过了一年,《无题》一举突破1亿美元,由日本电商富豪前泽友作拍得。

是合谋还是实力?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让-米榭·巴斯奎特《无题》在2017年以1.1亿美元成交,图为纽约苏富比拍卖会竞拍现场。

“战后及当代艺术”价格的飙升,金钱在其中所起作用是否比文化更大?在艺术圈这个围城内外,有一部分的人哀叹艺术收藏如今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行业,这似乎与艺术创作是人类最为高贵的精神劳作相悖,但这种趋势似乎无法逆转。我们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因为艺术应该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不相信艺术家能够为了牟利而创作。”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说。愿这个纯洁而沉重的希望能够保持下去,比我们的生命更长久。


内容改编自《中国艺术》2018年第9期

《战后及当代艺术的价格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