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縣電視台《在獻縣大地上》走進淮鎮

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走進淮鎮

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走進淮鎮

自2018年6月19日至22日,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專題欄目組走進淮鎮,旨在挖掘整理淮鎮的歷史、文化、古蹟、傳說、人物、風俗等,形成影像資料宣傳淮鎮。

在錄製淮鎮系列專題片期間,得到了淮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獻縣大地上》欄目主持人楊洪宇、攝影侯國章與淮鎮政府工作人員陳向東、遠玉華、郭宣華、趙志忠等一起走訪淮鎮的歷史遺存、尋訪名人故里等。

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走進淮鎮

《在獻縣大地上》是獻縣電視臺的專題欄目,該欄目主持人楊洪宇在介紹其風格特點時說,在平凡人生活貌似千篇一律,實則各有千秋。走近獻縣大地上的人、事、物,真實的反映人們的生存狀態,展示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人生。感悟生活,品味人生。

在此特別感謝淮鎮北街的常明棟為錄製淮鎮系列專題片提供了拍攝場地,趙志國提供了漢、唐、宋、金等朝代在淮鎮出土的文物,特別是他提供的日本侵略中國時,留在淮鎮的一張公告,這是日本侵華的一個重要的鐵證,是日本侵略淮鎮、侵略獻縣的鐵證。

淮鎮是滹沱河故道邊上的一個千年古鎮,這個擁有繁華歷史的小鎮自古以來商賈雲集,貿易發達,是全國重點鎮,河北省重點小城鎮,金絲小棗國家地理標誌鎮。全鎮總面積71.8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其中回族居民 2300人,是全縣最大的回漢族聚居區。石黃高速,307國道如兩條巨龍一南一北穿鎮而過,這讓淮鎮在得以繁華興盛。古鎮開發,讓歷史的淮鎮再一次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走進淮鎮

據《金史·地理志》記載,在金代淮鎮就己經是一個建制鎮了,稱為槐家鎮,因槐字所忌,取“淮”字所代替。稱淮家鎮,簡稱淮鎮。在明清時代,此地水陸交通便利,是商賈雲集的水陸碼頭,素有“獻縣東大門”之稱。鼎盛時期,全鎮的大小商鋪和手工業作坊、馬車店等列於古御路兩側,每至夜店門前的燈火至到清晨才熄滅。

回顧歷史,淮鎮創造了輝煌的商貿繁榮,今日為了延續古鎮歷史,再現古鎮繁華景象,淮鎮鎮黨委、政府決定啟動淮鎮古鎮建設項目,建明清一條街、保護淮鎮石馬,建設回族文化園區等。

為做好淮鎮古鎮開發建設工作,淮鎮黨委、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聘請了滄州規劃設計院為淮鎮做三十年總體規劃。秉承傳承與創新的理念,依託現有資源打造“一河、一路、一古鎮”的多功能區,項目擬分為滹沱河沿岸明清風景區、石馬大街區、石馬景觀區、回民文化主題區等功能區,通過各個功能區的重點打造集中展現淮鎮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一鎮之繁榮能佐證一縣、一國之繁榮,既是地方的又是國家的。

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走進淮鎮

淮鎮文化是由農商文化、仕宦文化、俠義文化、河路文化、回漢民俗文化等五部分構成的,淮鎮先民創造了淮鎮獨有的文化,經過了千年的時間,淮鎮的歷史和文化風采依舊,至今仍惠及淮鎮人。

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走進淮鎮

據悉,淮鎮系列專題片已錄製過半,後續工作正在進行中,專題片初步定為《淮鎮風物》、《淮鎮史話》、《淮鎮名人錄》三個系列,將在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欄目連續播出三個月左右。

獻縣電視臺《在獻縣大地上》走進淮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