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啃指甲,該怎麼辦?|博士後談育兒

孩子总是啃指甲,该怎么办?|博士后谈育儿

孩子总是啃指甲,该怎么办?|博士后谈育儿

Hi,你好,我是香玲。

我所在的一個群,某一天一位媽媽拋出來一篇文章,文章題目是《因為咬指甲,澳洲妹子被截肢》。這篇文章引起了群裡媽媽們對於孩子啃手的熱烈討論。我也從中瞭解到,原來孩子啃手的問題這麼普遍、這麼嚴重。所以,我們這期就聊聊孩子啃手的話題。

群裡有位媽媽說“我家的18歲了還在啃指甲,愁死了!”

還有一位媽媽說“我家女兒換了老師之後,開始緊張,啃指甲,手指都出血了,跟老師溝通有效果,指甲長的正常了。”

“我兒子的指甲也全部被他咬掉了。”

“我家的孩子指甲就沒長長過。”

“孩子兩歲總是摳手,手指都脫皮了。”

可見,個問題是普遍的、嚴重的。說它普遍,是因為這個現象從2歲孩子,到小學生,甚至到18歲的成年人都有,跨越這麼長的年齡段;說它嚴重是因為有的孩子啃的手指甲從沒長長過、手指脫皮、手指出血,我看了以後也非常震驚。我們可以想象,手指都已經脫皮了、出血了,孩子肯定是疼的,而他們為什麼還在啃呢?孩子的心裡在經歷了些什麼呢?

孩子在剛出生幾個月的時候,會有口手敏感期,會看到孩子會把手放到嘴巴里,這是孩子探索空間的開始,雖然是敏感期,不過不管在哪個年齡段,如果啃手啃得都紅腫了,都是需要我們關注的。

其實,孩子啃手的根本原因是焦慮情緒在作祟,即使手已經紅腫了,他們卻還是啃,這是在用身體的痛掩蓋心裡的痛。

所以,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針對孩子思考TA焦慮的原因是什麼?當然,焦慮的原因各不相同,學齡前的孩子可能是與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對於已經上學的孩子可能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比如換老師了,換座位了等,環境的改變給了孩子比較大的壓力;另外還可能是我們家長本身情緒是焦慮的,這種情緒傳染給了孩子。是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好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所謂的高質量就是用心的陪伴。如何做到用心呢?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就是“溫柔而堅定”。堅定指的是,不允許的行為就是不允許,溫柔指的是不帶有任何情緒。比如,孩子吃手的時候,我們輕輕地把孩子的手拿開,給孩子一個玩具或者給他講一個故事。不要再嘮叨抱怨,陪伴著孩子去走過這段成長之路。另外,多給孩子鼓勵,鼓勵是描述性的讚賞。

2、考慮最近孩子所在的環境是否有什麼變化

比如是不是換老師了?在學校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用積極的溝通方式向孩子或者老師去了解情況。

3、反思自己是否平時太過於焦慮

這個焦慮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家庭、工作、健康等等,讓自己的生活節奏慢下來,去思考自己焦慮的事情到底是什麼,然後通過專門的思考來解決自己的焦慮。在這裡,也和你分享緩解決焦慮的五個步驟,可以拿一張紙我們一起梳理一下:

  • 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焦慮的到底是什麼事情?

  • 如果焦慮的這個事情發生了,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 如果最壞的情況真的發生了,你自己會做些什麼?寫出三點措施。

  • 在當下如何預防最壞的事情發生,寫出三點措施。

  • 在寫出的六個措施裡面選出最有效的一個,執行,Just Do IT!

其實焦慮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焦慮所控制,更可怕的是被焦慮控制而且完全的無意識!

相信通過用心陪伴、思考環境是否變化以及正視焦慮這幾個方面的功課,孩子會慢慢地改掉啃手的習慣。當然,也是需要我們的耐心。

好了,我是香玲,下週見!

孩子总是啃指甲,该怎么办?|博士后谈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