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李詠之死——突如襲來的再見(1)——普通人的生離死別

心裡隱藏了很多的故事,痛苦和糾結遠超於幸福和快樂,也許是性格使然——痛點太低,也許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也許只是單純的個人的矯情。多想化成小精靈,飛到各家的窗口,看看別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打了很多次腹稿,把心裡的故事、經歷、感觸穿成串,會是一個長篇?自傳?小說?流水賬也不一定。就是想寫寫普通人人生的糾結和苦楚,比較一下“生活”,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從有這個念頭到現在一晃就是幾年,我的身體已然在懶惰中找到了最舒適的姿勢,懈怠再懈怠,一年又一年,日子如水般悄然流淌。而我的心靈卻愈發苦悶,我執拗於每個小傷口,身與心,家人與陌生人,變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終於下筆竟然是因為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的死,即便以前對這個人基本無感,也沒有多喜歡他主持的風格,甚至還和很多人一樣暗中嘲笑過他的長臉。可記憶是無法對抗的,“砸金蛋”、“扔手卡”、那個“非常6+1”的手勢,鐫刻在了我成長過程中的某個階段。

刷著微博,看大家的懷念,我哭出聲來,一抽一抽的。

他才五十歲,有錢,有名望,有社會地位,有溫暖的家、有初戀即為髮妻的愛,有可愛漂亮的女兒,他什麼都不缺,可他走了。五十歲的當口,是很多人東山再起的起點,卻是他這個眾人眼裡天之驕子的終點。

於我,他是陌生人;而我,卻有前所未有的痛,承受不了的難過。

人到中年皆是苦楚。

2016年8月21日,我陪老媽在恆隆廣場逛街,一個電話過來,女同學告訴我:我初中最好的女朋友去世了,心梗。打開微信,同學群裡一片紅蠟燭和淚流滿面的臉。當天是逝者大姨出殯的日子,她悲傷過度一下子就過去了,沒有搶救過來。逝者媽媽在前一年五月份因心梗離開,大姨也是心梗。

兩個同學給我打電話告知噩耗,我竟一滴眼淚沒有掉下來,總覺得她們是在和我開玩笑。怎麼會呢?她才四十歲,她只是有點胖,平時工作壓力大時愛喝點小酒,她女兒才剛上六年級……我猛掐大腿,疼,知道這已然是事實了,可怎麼就是不能相信?

接連好幾天,我都是蒙的,一個人毫無目的亂逛,在薈聚把手機扔在了小吃店,晚上整宿睡不著象放電影一樣想著初中和她在一起的事。所有的細節我都記得。

據說她丈夫在她病故後也得了不太好的病,他們的女兒叫“樂樂”。

2015年初中同學大聚會,二十多年不見的同學們團聚了。終於看到了我們最惦念的老大哥,他是班裡最有威信的“班頭”。看到自小喪父、兄有殘疾的他家庭幸福,嫂子美麗、大方,兒子帥氣,生意也很興隆,多年惦念的心終於放下了。

2016年6月,同學告訴我老大哥的愛人得了骨癌,還說那種病到了晚期會很痛很痛。嫂子樂觀地選擇了保守治療,沒有截肢。是啊,她那麼美,個子高高的,福氣的圓臉,眼睛大且明亮有神,牙齒整齊潔白,說話聲音如播音員般好聽,她怎麼會選擇截肢?

直到離開家鄉我最終也沒有勇氣去看嫂子,我是如此自私,害怕記住她骨瘦如柴的病體,我希望回憶裡是那個美麗、堅毅的婦人。

2017年她離去時兒子剛上了大學,是嫂子選的學校和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