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前規劃志願填報的考生注意:你們需要提前了解的不止這些!


想要提前規劃志願填報的考生注意:你們需要提前瞭解的不止這些!

想要提前規劃志願填報的考生注意:你們需要提前瞭解的不止這些!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場戰爭,

孩子是衝鋒陷陣的戰士

家長就應是謀定戰局的高參

這場戰爭的輸贏不僅僅要依靠孩子的作戰能力——高考成績

更需要家長提前謀劃戰爭的佈局

充分考慮孩子的成績、專業方向、就業等因素

這樣才能

贏得一場對以後人生至關重要的戰役

然而

高考其志願填報對於絕大部分家長來說都是第一次

在這事情上每個家庭都沒有試錯的機會

況且還面臨著以下四大因素的影響:

1

評判大學、專業實力的指標及方法已發生巨大變化

現在的高三家長很多是在90年代上的大學,當時的大學有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之分,但差別不明顯,都是國家包分配,大家的工資也一樣。當時重點大學畢業的進國家機關、大型國有企業,普通大學畢業的進市機關、市屬企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大家的事業各有千秋,差別不大。但目前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大學有了一本、二本之分,還有提前批,即使一本的學校還分985大學、211大學、雙一流大學,還可以選擇港澳臺地區的院校,也可以出國留學。升學的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除全國的統一招生以外,還有各院校自主招生、高校專項招生、地方專項招生等等,有些考生可能還會走藝考的道路……

專業學科選擇也並不是單純幾個專業那麼簡單,很多專業涉及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基地班等指標,有的學科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有的是二級學科授予權,有的名牌大學開設的專業竟然也沒有博士授予權,甚至趕上學生畢業時,當初的專業取消了。

現在選擇的大學、專業對今後就業、考研、出國都有影響,這是我們孩子人生規劃的第一步,而不僅僅是挑幾所大學、選幾十個專業那麼簡單。我們看到的高考失敗好像就是復讀,這只是顯性的,還有隱性的,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65%以上會覺得大學不合適或專業選擇不合適,有的孩子一入學就後悔了,有的到大三、大四的時候才明白。

SEE MORE →

2

時代不同,高考志願填報也越來越複雜

平行志願報考風險雖然降低,但填報不合理照樣沒學上,以下因素會影響錄取結果:

(1)錄取規則。被高校提檔的考生,不一定100%錄取,對錄取規則不瞭解,專業梯度不合適,且不服從調劑的,會被退檔;

(2)梯度。雖然有多個平行志願,但如果院校梯度不合理,再出現所報院校排名上漲的的情況,即使高分考生照樣有可能落榜;

(3)排名理念。如果當年考題容易,大家分數普漲,部分家長會盲目自信造成高報,即使多個平行志願也可能同時落榜;反之,高考題難的時候,會造成很多家長低報。

SEE MORE →

3

家長對高校專業設置認識模糊,視野不寬,存在很多誤區

有的家長認為金融學、計算機屬於熱門專業,盲目地給孩子填報這些專業。其實,這些專業的基礎是數學,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就讀這些專業會很吃力。

還有的家長想讓孩子以後當新聞記者和新聞編輯,給孩子填報新聞專業。其實,中央級、省級的新聞單位都是從其他專業挑選文字功底好的學生,培養成具有某一學科背景和深度見解的新聞人才。

此外,熱門專業並不一定是優勢專業。比如財經類、金融類屬於熱門專業,北京化工大學招收這兩類專業,招收的分數也不低,其實該校的優勢學科專業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這兩個專業雖相對冷門,但就業非常有優勢,薪金待遇和發展前景都很好。像這種類似的專業設置和專業就業前景,家長往往不知情,這就需要提前為填報志願做足準備,只有“門兒清”才能摸得著門道。

SEE MORE →

4

按“分數報志願”是個錯誤,可能導致選擇失誤!

大學是按排名來錄取的,高校在招生時是以排名來劃定投檔線和錄取線。高考試題的難易每年都有變化,不同年份的分數沒有可比性,單純的考生成績是沒有任何參考意義的。家長如果以“分數報志願”,往往會造成定位的不準確,出現偏離甚至嚴重的失誤。一些高校錄取還會出現大小年現象,影響當年的錄取排名。往年的錄取數據你不會一兩天就弄明白,需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去研究,這樣才能報得科學,你還有可能“中大獎”,低分進入名牌大學。

SEE MORE →

高考志願是將考生選擇與高校錄取連接起來的紐帶

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找到結合點

選擇自己願意去就讀,同時有把握被錄取的高校和專業

考生也不能不負責地隨意填報

被高校錄取後又不去就讀

想要在填報志願時能夠遊刃有餘

做好充足的準備

那麼考生一定要在填報志願前做好以下幾件事:

1

準確認識自己

準確認識自己也就先要給自己合理定位了。如果有考生還沒有找到頭緒,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1). 結合平時實力和模考成績給自己定位。對於考生來說,要根據平時成績和幾次重大考試的分數、排名情況來給自己定位,找準自己在考生群體中的層次。進而明確志願填報的主攻方向,是重點大學,還是一般本科院校。

(2). 參考單科成績確定專業傾向。在選擇專業時,考生除了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外,還應該考慮自身的特長和單科成績。因為高校開設的某些專業要求考生某學科成績突出,這樣更利於進入大學後對該專業的學習。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並結合單科成績,揚長避短篩選出一些目標專業,另外也要避開一些自己的弱勢專業,比如外語成績不好,就儘量不選擇英語類及其它小語種專業等等。

(3). 根據身體情況、家庭經濟情況進一步篩選學校和專業。考生在填報志願前,一定要仔細閱讀高校招生章程中對身體條件的具體要求。如果體檢結果提示不宜報考某類專業,挑選專業時就一定要避開。另外,一些院校或專業的收費較高,例如香港高校、澳門高校以及一些院校中開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等,考生欲報考時就要考慮家庭經濟情況。

如果考生對自己沒有明確的定位,也可以找專業老師,做職業測評,規劃專業方向以及不同升學途徑。

SEE MORE →


2

客觀判別高校

“知彼”是強調考生和家長要了解目標院校和專業的基本情況。比如,院校的隸屬關係、辦學層次、發展歷程、所在城市、地理位置、綜合實力、軟硬件條件及開設專業的情況等等(這些在高校網站的院校介紹或當年的招生簡章、招生章程中可以找到)。

瞭解了院校的基本信息後,還要重點了解目標院校的近年錄取分數情況,及當年招生政策。例如高校在本地招生屬於哪一批次錄取,學校的招生專業,招生人數等(可在當年的招生計劃或招生專業目錄中獲得)。

此外,還要關注目標高校當年的招生章程,瞭解院校的招生錄取規則,如高校對加分優惠政策的執行情況,招生專業對身體條件的要求、有無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等等。

對於專業信息,考生要知道擬報專業課程設置情況、培養方向、招生要求、就業方向、收費情況等。

SEE MORE →

3

瞭解高招錄取政策

考生家長還要知道國家及本地的高招錄取政策,尤其是要對本省(市)高考志願的相關政策、加分照顧政策、高招錄取過程和原則等了然於胸。

這些內容一般在各省當年的高招工作規定中有明確表述,這是當年各省份高招工作最全面的指導性文件,考生和家長要認真研讀。裡面包括:高考報名要求、報名辦法;志願設置情況、志願填報方式、時間、應注意的問題;考試科目、時間;高招錄取原則、投檔規則;照顧對象(加分)政策、考生檔案內容等等。這些都是考生、家長了解高招錄取政策的重要依據。

SEE MORE →

想要提前規劃志願填報的考生注意:你們需要提前瞭解的不止這些!


想要提前規劃志願填報的考生注意:你們需要提前瞭解的不止這些!


想要提前規劃志願填報的考生注意:你們需要提前瞭解的不止這些!


想要提前規劃志願填報的考生注意:你們需要提前瞭解的不止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