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已經成爲中國家電業製造升級主攻方向之一

智能化已經成為中國家電業製造升級主攻方向之一

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中國家電業雖然早已成長為中國製造的一張名片,但同樣也成長到了“由大變強”的發展關鍵時期。如何讓中國家電行業順利度過這個階段,走到一個更為健康的新階段?

日前在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指導、《電器》雜誌社主辦的“智造·新時代”的高峰論壇暨頒獎典禮上,家電行業的相關領導單位和多個企業成員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有益探討。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巡視員汪敏燕在活動開場表示:“在當前新時代,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目標,打造一批品牌叫得響、附加值高、質量精良的家電產品,促進家電行業高質量發展,是家電行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需求,已經從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逐步向個性化、多樣化、智能化、高端化轉變。”這其中,智能製造更是中國家電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之一。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家電產業在製造規模、製造能力、標準化水平、用戶資源等方面均積累了雄厚的基礎,已經具備了推進智能製造的條件。如今,中國家電業已經踏上由“製造”到“智造”的升級之路。

智能化已經成為中國家電業製造升級主攻方向之一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表示,“智能製造為中國家電業帶來的不僅是自動化水平的提升,更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造就的是整個行業製造水平、製造效率的全面提升。推動家電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對塑造中國家電競爭優勢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活動主辦方,《電器》雜誌社自2017年開始就啟動名為“尋找中國家電業智能製造先鋒”主題活動,並先後探訪了十餘家家電及上游零部件製造企業,這些企業無一例外地都將製造升級提升到企業發展的戰略層面。姜風表示,中國家電產業在製造體系進行全面升級是必然也是必須的選擇。她認為,國際產業環境的變化、中國生產要素成本的提升、中國家電市場消費升級趨勢的呈現、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引發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產業鏈變革,都要求家電製造體系全面轉型。

《電器》雜誌社主編陳莉表示,“尋找中國家電業智能製造先鋒”大型主題活動旨在通過對製造企業的走訪,尋找到家電製造升級過程中的典型案例,總結和提煉成功經驗,與企業和專家共同探尋中國製造升級的可行道路。此次活動同時也是《電器》雜誌社此前主辦的“尋找中國家電業工匠精神大型主題活動”的延續。“我們通過深入採訪瞭解到,家電行業製造升級是健康的、積極的、務實的,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其中有一些優秀的企業做出了非凡的成績。我們希望通過本次大型主題活動和高峰論壇,讓更多的企業借鑑他們的經驗,讓未來製造升級的道路更加平坦、方向更加準確。”陳莉說到。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在論壇上介紹了海爾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階段性成果。他認為,工業互聯網時代對於製造業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機遇換道超車,中國就會在全球實現引領。“海爾搭建了COSMOPlat平臺,這是一個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全球首家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的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Plat可以實現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的轉型,重塑產業價值鏈和生態鏈,賦能企業、用戶、資源方等,構建共創共贏的製造業新生態體系。”陳錄城說。

博世互聯工業生態系統工業4.0項目總監任曉霞表示,“針對工業4.0,博世提出了雙重戰略。一方面,在中國實踐工業4.0,成為領先的踐行者;同時在中國積極推廣經驗,成為工業4.0的卓越供應商。如今中國製造企業對於智能製造的關注點已經與幾年前有所不同。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認識到,工業4.0是信息的自由流動,或者說是數字的自由流動,這才是真正的智能製造。”

A.O.史密斯集團公司高級副總裁兼(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丁威表示,智能製造的概念很大也較抽象,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是要以無邊界的創新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戶價值和用戶的體驗。

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艾小明介紹,惠而浦計劃到2020在全球三大製造基地推進智能工廠升級,合肥就是其中一個。他強調,智能製造離不開人才,傳統制造企業要通過智能製造培養一批智能工廠製造底層自動化、信息化的人才。

上海林內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光傑表示,目前上海林內正在做的自動化、機器化、數字化基礎生產體系的建設,智能製造升級是必由之路,要認真做好基礎工作;第二方面是要做價值鏈互聯網化,形成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總結表示:“中國家電企業在智能製造領域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希望中國家電企業在製造升級的道路上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實現信息化升級、綠色升級。

陳莉表示,本次高峰論壇既是對“尋找中國家電業智能製造先鋒”大型主題活動的階段性總結。下一階段雜誌社還將繼續尋找更多典型案例,持續為家電業製造升級輸出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