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度過了愉快的暑假,同學們即將回歸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小編也為大家,特別是各位新生,準備了別具一格的開學“禮物”:

經濟學家徐高博士給北大國發院研究生的演講。徐老師現任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在這篇講稿中,他結合自身經歷,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地為新生們講解了高效學習的方法。即使不是新生,相信你也能從中領悟到徐老師成功的秘訣。

(本文是演講的第一部分)

同學們:

大家好!在講臺上看著各位新同學,我很有感觸。十年前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日子,我作為中心(北京大學國發院前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簡稱,下同)的一名新生,跟今天在座的各位一樣。當時的我很難想到,十年後我會站到講臺上來,給同學們介紹經驗。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過去十年我走過的道路還算順利。有不少人問我秘訣是什麼。剛開始我也想不明白,只是覺得自己很幸運的抓住了不少機會。但後來我慢慢體會到,在一個個偶然的機會背後,有一些必然。怎麼去把握這些必然,就是今天我要跟各位同學分享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以三個理論來開始我的演講。大家會發現理論怎樣深刻地體現對世界的洞察,又如何能直接指導我們的生活。希望可以通過我接下來的講述,預先增加一下大家對理論的信心。

隨機遊走中趨勢項的重要性

我要講的第一個理論是隨機遊走。在金融學課程中,同學們會碰到這塊內容。隨機遊走是一種很簡單的運動。假設有一個物體可以向正向和負向兩個方向運動。每一秒鐘,物體都有二分之一的概率往正向走1米,另有二分之一的概率往負向走1米。這個物體做的就是隨機遊走運動。如果在這個物體開始運動的時候做預測,未來任何一個時點,最可能找到這個物體的位置還是它的出發點。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但是隻要加上一點點不同的東西,這個隨機遊走的軌跡就會大變樣。如果這個物體在每次扔硬幣之前,都先朝正向移動非常微小的0.01米,就變成了帶趨勢項的隨機遊走。與每次1米的隨機步長比起來,這個0.01米的趨勢項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有沒有它卻完全不同。

如果把這兩個運動放在一起觀察。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二者不會有太大差別。但如果時間足夠長,做帶趨勢項的隨機遊走的物體會緩慢、但穩定地向正向移動,直到正無窮,從而與純粹隨機遊走的物體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隨機效應完全被積累起來的趨勢力量所打敗。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趨勢的力量,是我領悟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成功的關鍵不在於那些隨機遊走的步伐,而在於對這些微小趨勢的堅持。只要每天都朝選定的方向前進一步,哪怕進步非常微小,都能在足夠長的時間後累積出顯著的成果。

不過,因為兩個原因,堅守趨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第一個困難在於認識。什麼是應該堅持的趨勢,是好的趨勢,在事前很難知道。因為趨勢的力量在短期內為各種隨機衝擊所掩蓋,很難被察覺。而如果發現不了,就談不上堅持。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第二個困難在於激勵。趨勢項通常很難帶來及時的回報,因此必須要有一顆不為外界干擾所動的本心才能堅持。

如果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正確趨勢項,哪怕短期內看不到堅持的效果,也不要放棄。人生是一個長跑,有足夠長的時間讓微小趨勢累積起來發揮巨大作用。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不懈,每天向正確的方向邁出一小步。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世界很公平,給了你很多好的1,就會給你很多壞的1。而它們都是我們所無法掌握的。在這種隨機的起伏中,我們能堅持的,且應該堅持的只是那個0.01,那個趨勢項。

超越平均統計量

今天我要講的第二個理論是平均統計量。大家會在博弈論課程中學到Spence的教育模型。這個模型是Spence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原因。Spence揭示了教育在發送信號方面的作用。他發現就算教育對提升個人能力沒什麼幫助,接受教育也是有好處的。只要一個人接受了教育,就向其他人發送出了一個信號,可以就此把自己與那些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區分開來。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Spence的教育理論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外界對一個人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受到所謂平均統計量的左右。我今天第一次跟大家見面,和各位並不熟悉。所以現在我眼裡看到的是中心新一級同學這個群體。我會想到中心以前的學生是什麼樣,進而把這些形象套在大家身上,從而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我這就是在用中心新生的平均統計量來理解大家。只有和你們接觸多了,我才會慢慢了解到你們每個人的個體特徵,也就是所謂的個人統計量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平均統計量的影響力很大,既可能讓人失去鬥志,也可能令人躺在成績上睡大覺。正因為此,大家更需要擺脫平均統計量的干擾,堅守本心,最終超越平均統計量。

這一點上,我有兩方面的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

一方面,身處較低平均統計量的感覺確實不好受。在我從中心博士畢業的時候,國內一流大學的教職只向海歸博士開放。我們這些本土博士生甚至連申請的機會都沒有。這也不能怪這些學校勢利。至少在那時,“海龜”博士的整體水平確實明顯高於國內“土鱉”博士。因此,用這兩個平均統計量來篩選,學校雖然有可能漏掉“土鱉”中的優秀人才,但仍然能夠以較低成本找到合適人才。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取得成績,需要比那些有更高平均統計量的人付出更多。有時,甚至需要做很多努力才能和別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越是這樣,就越不能鬆懈。如果放棄了努力,就失去了超越平均統計量的機會。更嚴重的,甚至有可能逐步被平均統計量甩下,而滑落至更低的平均統計量中。

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身處較高平均統計量所帶來的成就感,有時甚至是虛榮感。我在世界銀行做經濟學家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到了這個國際機構帶來的光環。作為世界銀行的專家,我在各處都受到禮遇,讓我這個剛畢業的學生感覺很好。但這樣的氛圍也很容易讓人感到滿足,從而慢慢失去鬥志。不過,如果真這樣躺在平均統計量上睡大覺,平均統計量就成為了個人發展的障礙

經過了這些之後,我認識到個人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統計量,進而擺脫平均統計量的束縛。平均統計量不管是高是低,都是別人的。真正重要的是屬於自己的個人統計量。所以自我堅持非常重要。不管別人用什麼樣的平均統計量來看自己,自己都需要堅持努力,持之以恆。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到一定程度,別人就不再以貼在你身上的標籤來評價你,而逐漸注意到你的個人統計量。更進一步,你甚至有可能開始反過來影響平均統計量——別人會因為你屬於某個類別,而對這個類別的人高看一眼。這就完成了對平均統計量的超越。

弱連接的威力

我要講的第三個理論是弱連接的威力

。這屬於社會學的內容。1974年,一位名叫Granovetter的社會學家寫了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叫做《找工作》。英文名是“Getting a Job”。書中他介紹了對找工作行為的研究成果。他發現,效果最好的找工作方式是通過別人介紹,成功概率大概在55%。看起來,不管東方西方,人情還是最重要的。但他也發現,那些幫你成功介紹工作的人大都不是那些與你關係特別密切的人——這種較為鬆散的人際關係被就稱為弱連接。

這說明,要把自己的個人統計量儘可能廣的傳播出去,最應該依靠的是由弱連接關係形成的人際關係網絡。因此,那些只是認識你的人怎麼看待你,對你來說最為重要。如果你在他們之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你的聲譽就會被廣泛傳播。而口碑的建立,靠的是自己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

我再給大家講講我的親身經歷。我的職場道路走得還算順利。在中心讀書的時候,我就已經在IMF實習了差不多兩年。而我博士一畢業,世界銀行就給了我經濟學家的職位。兩年後,我從世界銀行轉到UBS做了高級經濟學家。再過一年,我又到了光大證券做首席宏觀分析師,直到現在。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很多人都問我找工作的秘訣是什麼。剛開始我也想不明白,只是覺得自己運氣好。後來我想通了,這裡面最重要的訣竅就是踏踏實實做好手頭的每件事,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這樣就能在周圍建立起自己的口碑,讓好機會自己找上來。實際上,從IMF開始,我的每份新工作都是我之前的老闆給介紹的。

上面給大家講了三個理論。它們總結起來,核心就是告訴大家不要被外部的環境或看法所左右,而要堅持不懈,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每一件事情

。而對在座的各位來說,現在就是要認真學習。大家不要去想那些隨機的東西,那是你控制不了的。你能控制的只是在隨機衝擊之下對趨勢項的堅持。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當你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堅持努力,每天都進步一點,你的能力和水平就會持續提升,個人的聲譽也會隨之樹立,機會就會自動找上門來。我不敢說這是什麼“成功哲學”,但它確實是我一路走來的深切感受。【未完待續~】

(本文在不改變作者原意的基礎上略有刪減)

徐高博士現任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曾任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瑞銀證券高級經濟學家、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分析、金融經濟學等。

徐高博士所著的《金融經濟學二十五講》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開學啦!北大學霸、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送你一份學習指南

《金融經濟學二十五講》是作者在北京大學數年講授金融學課程所結出的果實。本書主要內容由均衡資產定價、無套利資產定價以及金融摩擦三部分組成,涉及現代金融經濟學的所有重要方面。本書以本科生能接受的數學程度,平易近人地介紹了現代金融學理論的核心內容,並尤其注重透視理論背後的金融學思想,揭示了現代金融理論體系中澎湃的生命律動。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適用於本科生程度的數學工具,既不太過簡單,也不太過專業,填補了市場同類教材的空白。本書既可作為本科生程度讀者的金融學入門教材,也對研究生或MBA程度的讀者有參考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