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朝詩人,考試要求寫十二句詩,他只寫四句就交卷,名留青史

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高考的時候要求寫一篇800字的文章,你敢不敢只寫200字就交卷?這是高考,只有這一次機會。

如果你把200字的高考卷交上去了,監考老師對你很好,好心提醒你:同學,作文要求寫800字呀,你怎麼只寫了這麼一點呢?你再去加一點吧,這可是高考啊。

這個時候,你敢不敢回答一句:不用了,我就寫200字。

這麼牛逼的行為,YY一下還是可以的,真做的話就沒有人敢了,畢竟這可是高考啊,沒有人會拿這種事當兒戲。

但是,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敢這麼幹。他的名字叫祖詠。

一唐朝詩人,考試要求寫十二句詩,他只寫四句就交卷,名留青史

有一年,年輕的祖詠來到帝都長安參加高考。大唐是一個詩的國度,很多科舉考試題就是寫詩,而且是命題作詩。

命題作詩其實比較違反詩的天性,因為寫詩是一件很靈性的事情,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幾乎都是詩人們心潮澎湃、觸景生情、有感而發時寫出來的。比如王維親自送朋友遠行的時候,才會寫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杜甫聽見失地收復,才會“漫卷詩書喜欲狂”,孟浩然早上起床很悠閒的時候,才會寫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杜牧更是在江南青樓裡思考了很久的人生,才會寫出“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詩都是這麼寫出來的。坐在考場裡閉門造車,很難寫出什麼好詩,所以流傳至今的古代名詩裡面,幾乎沒有科舉應試詩。

而祖詠可以自豪地表示:我是唯一的一個。

那次考試,考官出的題目叫——終南望餘雪。終南就是長安城邊的終南山。說實話,坐在考場裡,還不讓東張西望,還是閉卷考試,就盯著一個積了雪的終南山寫一首詩,有點摧殘人。更難受的是,這次考試要求必須寫十二句的五言律詩,一共六十個字。

考試寫詩就是比較死板,對格式有嚴格要求,如果你詩興大發,來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就涼涼了,因為不合要求。能流傳後世,但過不了考試。

看到這個題目,祖詠同學思索了片刻,提筆寫下一首詩:“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寫完就交卷了。

一唐朝詩人,考試要求寫十二句詩,他只寫四句就交卷,名留青史

當時的監考老師,是誰不知道,只知道是個好心人,他對祖詠說:“同學,我們的考試要求寫十二句的五言律詩,你怎麼只寫了四句的五言絕句呀?你拿回座位上再加幾句吧,或者按要求重寫一首也行。”

祖詠怎麼回答的呢?史書裡記載,他非常瀟灑地留下了兩個字——意盡,然後轉身離去。

祖詠的意思就是,這首詩四句話已經把意味寫盡了,不用再加了。

祖詠這首詩真的這麼牛逼嗎?確實牛逼,這是唐朝最著名的考場詩,是入選《唐詩三百首》唯一的考場詩,也是歷朝歷代公認的最好的詠雪詩之一。

那祖詠這首詩真的已經意盡,一個字都不用再加了嗎?

寫詩其實就是一門用字的藝術。祖詠這首《終南望餘雪》,有幾個字用得就很傳神。長安城在終南山的北面,所以祖詠坐在長安的考場裡望向終南山,看到的是終南山的北部。而古代以山北水南為陰,所以第一句“終南陰嶺秀”,這個“陰”字就很有視角感,你也可以找到和祖詠同樣的視角望向終南山。

第二句“積雪浮雲端”,終南山很高,雲霧繚繞,積雪不像積在山裡,而像漂浮在雲上一樣。雪不是那麼厚重,而是非常輕靈。

第三句“林表明霽色”,林表就是林梢,霽就是雨雪後轉晴。一場大雪過後,陽光照亮了林梢,天地間清淨又明亮。

一唐朝詩人,考試要求寫十二句詩,他只寫四句就交卷,名留青史

第四句“城中增暮寒”,前面三句都是寫景,最後一句寫到人的感受,人們感到了暗暗的寒意。有的學者認為,祖詠的這一句詩還有推己及人的含義,也就是當他此時在長安城裡感受到寒意的時候,他想到還有很多人衣不蔽體,飢寒交迫,大雪過後有人在欣賞景色,有人在為生存苦苦掙扎,所以這句詩還有一點“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意思。這首詩不純粹是在寫景,也在表達對天下窮苦人的關懷。

這首詩寫到這裡,祖詠果斷放下筆交卷了,考場要求寫十二句,他只寫了四句,監考老師讓他再加幾句,他卻丟下一個“意盡”就走了。那這首詩真的意盡了嗎?說實話,小編覺得真的意盡了,後面再多加任何字都是畫蛇添足。

那次考試,祖詠的這個回答讓監考老師很不爽,所以沒讓他通過。那次考試的第一名是誰,沒有人知道,那個第一名寫了一首什麼樣的詩,也沒有人知道,而能夠青史留名的,只有祖詠和他那首不符合考試要求的《終南望餘雪》。

一唐朝詩人,考試要求寫十二句詩,他只寫四句就交卷,名留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