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是福是禍?

在《羅輯思維》的《人工智能時代的職業》這一期中,羅振宇先生在開頭借用李開復先生新書中《人工智能》中的一部分,在其關於"未來教育"的部分中,羅振宇先生認為可以歸納為這些問題:諸如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是什麼樣子?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每個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什麼?該學習什麼?怎麼思考人工智能時代的人生意義,等等。由此,羅振宇先生引出了本音頻演講的話題:人工智能會不會引發大規模的失業?這一次的技術進步到底是福音還是災難?羅振宇先生認為,對這個問題最直覺的結論是,人工智能會引發大量失業,當然是災難。比如富士康用機器人取代大量的產業工人、人工智能會看病會取代醫生等問題。但是羅振宇先生轉而認為上面那個直覺的結論並不正確。在羅振宇先生看來,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多次這樣的恐懼,但是事後證明都是一場虛驚。每一次新技術出現之後,都會有人驚呼:魔鬼來了,要取代我們的工作了。比如蒸汽機的出現導致傳統織布工人的失業等。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這種失業是好有處的。新技術出現提高了生產力,人們從過去繁重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如果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接受技術進步,一些就業機會當然會消失,但是事實還有另一面,就是會有大量崗位被創造出來。

人工智能,是福是禍?

世界級人工智能專家維威克沃德瓦提出:到2036年,所有的人類工人都將被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淘汰掉。現如今的人工智能,可以說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深刻革命。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新的階段。人工智能時代,必將對人類社會產生強大而持久的衝擊力。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但是縱觀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引發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大規模的失業現象。比如,19世紀上半葉,隨著機械織布機在英國的廣泛使用,眾多的擁有技術的紡織業者在一夜之間失去工作,淪落街頭。與新技術進步相對應的,一般情況下,新技術的變革,會促使在淘汰一些工作崗位的同時,也在創造一些新的崗位。但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它在催生新的工作崗位的同時,會讓更多的工作崗位以極快的速度消逝。現如今,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從全球範圍來看,人工智能正在搶佔著勞動工人乃至各個領域從業者的工作。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衝擊之下,全球勞動力市場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革。在未來將會有大量的各行各業的人受此影響而失業。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包括製造業在內,往集約化、智能化進行產業升級是技術進步的需要,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曼紐拉維洛索曾經指出:人們對人工智能存在著極大的誤解,總以為人工智能時代很快就會到來,並且還會製造出具有"超人"性質的機器人。他說:"我們距離這一天還是非常非常遙遠的。"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中得出,因為技術而導致人類喪失工作的悲觀論調從來都沒有成為事實,反而都是需要依靠科技的進步。因此,面對人工智能,不能單一地把它定性為是"福"或者是"禍"。作為個體,我們應該積極地調整心態,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充分感受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積極變化的同時,不斷修煉自身,增強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