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舌尖上的中國》1、2季導演陳曉卿,攜他的原班人馬,又出了一部口碑爆棚的美食紀錄片——

《風味人間》。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只更新了一集,豆瓣評分即達到了9.4,1.2萬人評價。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當年的《舌尖1》也不過9.3分,《風味人間》一集即秒殺前作,憑什麼?

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美食紀錄片當然也講究好看、好聽、好情懷

把食物拍得好看,是美食紀錄片的基本功,也是本分。

這點上,《風味人間》超過前作。

安徽南屏的火腿淋汁——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筷子扒開火腿的動作,酥爛剔透的口感撲面而來——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掰開蒸熟的大閘蟹,熱騰騰的蒸汽中,是拉絲的蟹膏——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凡是吃過大閘蟹的人都會被這一幕一擊而中,口中泛起蟹膏的緊實的口感,油而不膩的蟹油在嘴裡漫開......

微觀攝影技術的運用讓陳曉卿團隊如虎添翼。

比如,馬肉在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環境裡急速凍結,顯微鏡下生出美麗的冰花——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而鹽分滲入腿肉內部的定格,驚豔眾人。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微觀攝影讓觀眾看到“味覺”的長成,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畫面也更加夢幻,更具有層次感。

另一方面,解說也比《舌尖1》更加出色

隨便截取一段:

“蟹肉本身的清甜,在酥皮之內低迴婉轉。”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第二天,冬肉在煙火氣中甦醒。”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將食物擬人化,能感受到導演對美食的用心和熱愛

相比《舌尖》2、3季解說詞的日趨油膩和空泛,專注於食物本身的解說詞顯得更加樸實、動人

怎樣用精簡的語言最大程度上表現出食物的誘人?

怎樣細膩呈現食物變化中的美感?

這是一部美食紀錄片需要考慮的東西,而非從頭到尾強行煽情。

比如《舌尖3》“油膩”的文案。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且不說為了愛情辭掉大有前途的醫生工作,去煮麻辣燙是否值得歌頌,那雞湯式的臺詞就尷尬得緊......

四川串串,“串起了人與人的情誼”。

廣東靚湯,“一盅湯,把全家都凝聚了起來。”

......

類似這樣的空泛、生硬,甚至莫名其妙的解說詞充斥在整個《舌尖3》中。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至於食物本身,連美圖都找不出幾張。

劇照經常是這樣的: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同樣是肉,《風味人間》是這樣的: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打臉不?

連最基本的食物都拍不好,就是失了本分。

真正的人間真情、歲月靜好,盡數化在《風味人間》樸實自然的解說和鏡頭中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僅僅是一個笑容,和對美食的精心呈現,就已然能夠讓人明瞭其中飽含的美好歲月。

《風味人間》顯然不滿足於玩技術、雕臺詞,它更是野心勃勃想囊括天下美食

這就是《風味人間》為什麼不叫《風味中國》的原因。

第一集即顯示出了這種大手筆。

同樣是火腿,徽州人選擇在太陽底下反覆晾曬,而西班牙人則選擇窖藏。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密密麻麻倒掛的火腿,委實壯觀。

吃法上,中國人喜歡烹飪,而西班牙人喜歡切片吃,最大程度上保留火腿的原味。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同樣是大閘蟹,在荷蘭才剛風靡不久,中國人則已經將蟹黃、蟹油運用得爐火純青。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饞煞人的禿黃油,我剛才查了一下,在某寶上已經火了。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而我默默地拿出蟹黃味蠶豆解個饞......

但真正的美食,是能夠跨越千山萬水的,並且終能被人珍惜。

就像火腿各有各的做法和吃法,就像大閘蟹最終風靡荷蘭。

環球同此涼熱

這句簡單的話囊括了千言萬語,直抵人心——美食,一直都有這樣的力量啊~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儘管語言不通,文化不同,但吃頓好飯的期望卻是一樣的。

多少個冬夜裡,多少個加班的晚上,能吃到自己心心念唸的美食,內心就有莫大的滿足感。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而愛人相伴不常有,美食卻是最忠誠的伴侶。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而將美食拍到極致的陳曉卿導演,對食物和文化也有與眾不同的理解。

他認為,食物本身就自帶文化,許多生活印記都可以從食物中找到答案

比如,同樣是小麥,在東方被做成饅頭和麵條,在西方則被做成披薩和麵包。

飲食文化在食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而飲食文化又是東西方文化中重要的部分。

如果東西方人都吃同一種食物,文化差異還會那麼大麼?

《風味人間》到底憑什麼超越了《舌尖1》?

荷蘭人拿著大閘蟹

這麼深奧的問題我回答不了,我只知道,當看到荷蘭人拿著大閘蟹對著鏡頭笑時,我心裡有一股淡淡的暖意升起~

那一刻,彷彿有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結起了屏幕裡的荷蘭人和屏幕外的我們。

有某種共通的東西在流轉,那就是對美食的熱愛。

陳曉卿太瞭解美食穿透人心的力量,所以他把它們拍到了極致。

那一幀幀堪作桌面的畫面,早已勝過了千言萬語,並比言語更能在時光中久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