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盪氣迴腸的祭文!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只因一個“俠”字,結緣半生。

先生其文也大,其人也真。我愛先生之文,愛它俠肝義膽,光明滌盪;我愛先生之人,愛他儒雅敦厚,赤子之心。初見先生,我如話癆,一人絮叨三小時,先生只笑著聽,此情此景,如在眼前;此情此景,再難重現!

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

要有,也一定不會是今天這樣,幾萬人一起痴痴顛顛——創業,便要做別人做不得之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做人,便要至情至性笑傲江湖;朋友,便要肝膽相照至死不渝……

只因先生這樣寫這樣說,我們便這樣信了,便這樣做了。

一群有情有義之人一起做一件有意義之事,“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言既出,此後經年,去挑戰,去抗爭,渾身是傷,屢敗屢戰,忍別人不能忍之委屈,成別人不願成之事,唯不願忍江湖不平正氣不彰,少年心,英雄夢,惟願我們能如先生書中俠客,以肝膽豪情行走於這天地之間。

了卻俠骨柔情,快意江湖恩仇。

先生含笑,已然遠去。

先生賜字“天行”於我,學生終身銘記;“信不能棄”的告誡,一刻不敢忘;郭靖,黃蓉,行顛,逍遙子,奔雷手,蘇荃,語嫣……滿滿十五部書的花名,託先生之福,常在思過崖行走,在摩天崖爭辯,在光明頂見客……

正直,情義,擔當,灑脫……我們努力活出先生教會我們的模樣。

惟願,家國情、俠客夢、浩然氣,融入阿里血液,化為百年精神……變成先生留在這個世界的另一種遺產,走完102年。

望先生,九泉之下首肯。

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俠者已逝,來者當追,江湖路遠,俠義長存!

馬雲10.31.非洲

送金庸,襄陽點亮一座城!網友:彷彿看到郭靖黃蓉,和大俠拱手告別…...

陝西交通廣播

前天

金庸去世真正給我“一個時代結束了”的感覺。

忽然胡斐、郭靖、令狐沖們都失去了顏色,那些80年代拍得好或者不好的武俠片,都真正遠去了,那些披著蚊帳、用口紅在眉心點一點的日子也沒了…(@衣錦夜行的燕公子)

大俠筆下的襄陽

點了一城蠟燭泣別

@六神磊磊 說

金庸小說有兩句靈魂的話

其中一句就是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襄陽乃是我大宋屏障

不容有失……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

金庸260多次提到襄陽

襄陽城昨夜為大俠點亮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我叫郭襄,襄陽的襄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這一刻的襄陽

彷彿是一座江湖裡的城池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在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據統計,有260多次提到襄陽,其中用大量筆墨描寫了襄陽城、襄陽保衛戰。《神鵰俠侶》是三部曲中讓襄陽揚名的“主力”。從第二十回起,有很多篇目都以襄陽一帶為背景。郭靖、黃蓉夫婦堅守襄陽城的故事,婦孺皆知,更使襄陽聲名遠播。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襄陽金庸迷謝洪成說,從某種意義上講,金庸先生對襄陽這座城市是偏愛的,在他的小說中,再也沒有其他城市串聯起這麼多故事。

然而遺憾的是,金庸因身體原因沒能親到襄陽。金庸先生曾在採訪中遺憾表示:“我本來還想去郭襄的出生地襄陽,可是因為坐火車不舒服,也沒有去。”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5部提及武當派。武當山方面也多次向金庸發出邀請,可惜最終都沒能成行。2002年9月,金庸在寫給武當山的親筆信中,一方面表達了他對武當山之行充滿期待,另一方面因身體原因又不得不放棄的遺憾。

彭蕾、張小龍、郭廣昌、雷軍、李開復、餘承東、吳曉波等發文悼念金庸

馬雲曾在“江湖情扎堆”自述:“從小喜歡看武俠小說,尤其喜歡看金庸先生的。俠客們的俠骨柔情,練習高深武功時的投入和機緣,特別是高手必須面對各種‘心力成長’的磨難更是讓兒時的我遐想……”

阿里企業文化也深受金庸武俠精神影響。馬雲曾坦言:“剛創業時,我們18個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十六七個都對金庸小說特別喜歡,金庸的小說充滿想象力,充滿浪漫主義和俠義精神。尤其是俠義精神,給我個人的影響非常深,對阿里巴巴文化影響也非常深,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說。”

2004年,金庸為淘寶網手書“寶可不淘,信不可棄”;同年,阿里巴巴價值觀被精煉成“六脈神劍”。

馬雲最喜歡的武俠人物是《笑傲江湖》中獨孤九劍的傳人“風清揚”,其花名也為“風清揚”,然而,金庸送給馬雲的別號卻是另外三個字——馬天行,取意為“天馬行空,從不踏空”。

2017年10月11日,馬雲將武俠夢付諸實踐,成立阿里巴巴達摩院。在金庸小說中,達摩院作為武學最高研究機構,代表了修為的最高境界。

彭蕾:金庸永遠是阿里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一部分

10月30日晚,彭蕾在微博分享了1982年版電視劇《天龍八部》的主題曲《兩忘煙水裡》。彭蕾發文表達了對金庸的感謝與懷念,並表示,“您從來以及永遠都是阿里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一部分”。

知道他已經很老了,老到可以隨時離開這個世界。但似乎從沒想過他真的會離開。

小學三年級第一次看他的書,射鵰英雄傳。此後歲月,多了一個令我心馳神往的遼闊世界。塞外大漠,江南煙雨,快意恩仇,俠骨柔腸。

18年來,阿里人早已習慣了在摩天崖開會,在光明頂見客人,在俠客島或是桃花島培訓……小寶阿珂雙兒無忌趙敏破天郭靖段譽語嫣曲洋……他們有的走了有的還在。有人說阿里有江湖氣,是的,這是我們的江湖。您從來以及永遠都是阿里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一部分。

謝謝您。

雷軍:從此再無江湖,大俠走好

10月30日晚,雷軍分享金庸的書法作品“笑傲江湖”,並配文“從此再無江湖。大俠走好!”,以此來悼念金庸。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小米壯大以後,外界的爭議也多了起來,在回答《錢江晚報》的採訪時,雷軍直接引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原話,“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表示,對外界那些紛紛擾擾的口水戰,他早就“清風拂山崗”了。

張小龍:Foxmail名字源自《笑傲江湖》令狐沖

10月31日凌晨,張小龍在朋友圈悼念金庸,稱當年開發Foxmail的時候,手頭有《笑傲江湖》,就將名字取為令狐沖之“狐”。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張小龍開發了這款國產電子郵件客戶端軟件——Foxmail,但在2005年3月16日被騰訊收購。目前,該軟件中文版用戶超過400萬。

郭廣昌:再敬一碗酒,金庸先生一路走好

10月31日,郭廣昌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廣昌看世界”發佈文章《再敬一碗酒,金庸先生一路走好》,郭廣昌在文中感謝金庸為他打開了通往江湖的大門,教會他何處是吾鄉,並提到了自己和金庸先生最近的一個連接:段譽與喬峰初識的松鶴樓現在是豫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昨夜看到金庸先生離世的新聞,一時還沒法接受。今天早上起來,才明白先生是真的離開了我們。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大多都有一個武俠夢。而這個夢,大多就來自於金庸先生。記得我大學畢業那會兒,有同學去美國留學,一定要帶套金庸的小說。哪怕行李超重了,可以捨棄其他東西,唯獨金庸的小說不能丟下。當時,我只是覺得他真執著,現在我明白了,這就是他的青春。

當然還有一個狂熱的金庸粉絲,大家很熟悉,就是馬雲。他給自己取了個花名,叫“風清揚”,而且在阿里,“郭靖”、“喬峰”等等,也比比皆是。

而對於我,先生營造的武俠世界裡,除了豪情千里,除了快意恩仇,除了兒女情長,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份家國情懷最金庸。

追憶先生,感謝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江湖的大門,更感謝他教給了我們何處是吾鄉。

剛剛同事發來一段《天龍八部》文字,“進得城去,行人熙來攘往,甚是繁華,比之大理別有一番風光。信步而行,突然間聞到一股香氣,乃是焦糖、醬油混著熱肉的氣味。他大半天沒吃東西了,劃了這幾個時辰的船,早已甚是飢餓,當下循著香氣尋去,轉了一個彎,祗見老大一座酒樓當街而立,金字招牌上寫著‘松鶴樓’三個大字。招牌年深月久,被煙燻成一團漆黑,三個金字卻閃爍發光,陣陣酒香肉氣從酒樓中噴出來,廚子刀杓聲和跑堂聲響成一片……”

這段講的是在段譽在松鶴樓初識喬峰,拼酒結義。現在松鶴樓已是豫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應是我和先生最近的一個連接了。我想,如果段譽、喬峰再來,我們還會好酒伺候,先生走好,勿念……

李開復:中文沒有丟下,全靠金庸的全套讀了五遍

10月31日下午,李開復轉發央視新聞【再見,金庸!襄陽城,為先生點亮】的視頻微博,並配文稱“我從小到美國,中文沒有丟下,重要的理由是金庸的全套讀了五遍。金老師,走好”。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李開復曾公開表示,“最早影響我的就是《金庸全集》”。

在自傳《世界因你而不同》中,李開復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對金庸的喜愛,“我沒有忘記中文,還要歸功於大哥大嫂家成套的金庸小說和瓊瑤小說,那個時候,中文小說是我放鬆神經的一種方式,在哥哥嫂嫂家裡住了6年,我居然把金庸和瓊瑤的每一本書都讀了,金庸的小說還讀了整整5遍。”不僅如此, 李開復還常常自詡為“洪七公”。洪七公是金庸筆下《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的人物,一生率性而為,俠義正直,不過容易貪吃誤事。

餘承東:“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0月31日上午8:08,餘承東在微博分享了一張書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對聯的圖片,無言中以金庸的十四部作品表示緬懷。

馬雲600字文章哭金庸,這是我見過的最蕩氣迴腸的祭文!

吳曉波:金庸不僅是偉大的小說家,也是成功的企業家與政論專欄作家

10月31日中午,吳曉波發微博緬懷金庸,稱金庸的逝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在吳曉波眼中,“老派紳士”金庸既是一個偉大的小說家,又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和政論專欄作家。

昨天晚上8點多正在書房讀書,突然在朋友圈看到消息,金庸去世了,我的目光從手機移開去,抬眼望見書架正對面,整整齊齊一排書,全是先生的武俠小說。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位在我的寫作生涯中曾經深刻影響過我以及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學大師,就這樣離開了。

我見過兩次金庸,都是在十年前。

一次他回老家海寧,途經杭州,跟當地的學界和官員進行了一次座談。還有一次是杭州市,杭州市在雙峰插雲的景區裡建了一棟金庸別墅送給他,他前來參加授證儀式。

在兩次見面中給我留了一個很古怪的印象,就是當他發言的時候,他會用很長的時間來讚美和感謝在場的人,從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區政府一路感謝下來,顯得非常的囉嗦。

讀過他小說的人,都以為金大俠一定是一個意氣風發,快言快語的江湖人士,但當他真正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發覺他其實是一個非常老派的紳士,甚至禮數往來都讓你覺得有點不耐煩。

但也就是這樣一位老派紳士,卻寫出了讓人拍案叫絕的神作。金庸的武俠小說在我看來是現當代文學的一座奇峰,他可以說是獨立開創了一個門派。有一些文學界的人看不起金庸,說那不就是武俠小說嘛,但你仔細想想,文學的價值是什麼?

第一,有很多人喜歡它,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第二,它能夠創造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虛擬的,但是它與當代有關係。

第三,文學作品中出現了一些前所未見的人物典型。

就這三條而言,金庸都一一達到了。

他的武俠小說,正版加上盜版。應該是所有華文小說中發行量最大的,所謂有市井處皆有金庸小說。

同時,在他的作品中,雖然描寫的是幾百年前上千年前的歷史,但是都可以一一投影出當代人的性情和價值觀。此外他所塑造的一些人物,比如令狐沖、郭靖、韋小寶,特別是韋小寶,這些人物個性和典型,在之前的華人文學中都前所未見。

金庸除了武俠大師以外,金庸還是香港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明報的創辦人。他曾經連續30年在明報上每天寫一篇正經專欄,影響了一代的香港人,特別是在九七回歸前後,他所代表的民間知識精英,在北京中央政府和英國政府之間起到了很好的溝通的橋樑作用。

所以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和辦明報的查良鏞,既是一個偉大的小說家,同時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和政論專欄作家。

金庸所活躍的1960年代到1980年代是香港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香港的商界影視界、知識界,可以說是群星薈萃,深刻的影響了華人世界。

一個時代就這麼黯然落幕了。

2003年7月,金庸在央視《新聞夜話》中說,他的墓碑上將會寫著:“這裡躺著一個人,在20世紀、21世紀,他寫過幾十部武俠小說,這些小說為幾億人喜歡。”

縱觀金庸先生的一生,他以一己之力創造了一個江湖,以筆墨刻下了俠之符號。大鬧一場,最終,悄然離去。

金庸先生雖然逝世,但武俠不朽,他塑造的俠義精神永遠不會結束。

馬雲微博

《商業大佬愛金庸:曹德旺李開復自比武俠人物,馬雲獲贈花名馬天行》,AI財經社

《科技圈集體悼念金庸:大俠走好!從此再無江湖》,全天候科技

《馬雲、雷軍、張小龍們都在悼念金庸,俠義精神影響了一代互聯網人》,鈦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