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考申論答題技巧點撥:提出對策題可以用模板嗎?

建議題的實質就是考察考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做好建議題,讓建議題少失分呢?申論一點通的大咖老師為你解答!本文分為審題要點、答題要點、使用萬能模板方法三個部分,內容很長,沒時間看的同學建議先收藏分享。

首先,我們要先學會審題,提出符合題幹場景設置的建議。

2019國考申論答題技巧點撥:提出對策題可以用模板嗎?

審題要點

1、明確題型

建議題實質就是提對策,其特徵較為明顯,只需觀察題乾和要求就能辨識出來。

題幹特徵:可能直接簡單粗暴地要求“提建議”,也可能以公文題的形式出現,常見的問法:如“意見書”、“建議報告”、“處理情況”等;

要求特徵:通常會有“措施具體”、“建議合理”、“可行”、“針對性強”等要求,這也是建議題的標誌。

咱們舉例說明:

例:“給定資料4”中,S村暴露的違法問題引起了所在縣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決定開展一次專項整治活動,如果你是該職能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請就如何開展這項活動提出你的工作思路。

要求:措施具體,針對性強。

剛看完題幹可能大家有點懵,“專項整治活動的工作思路”莫非是要我們組織策劃一個活動?但細心的考生看完要求中的“措施具體”、“針對性強”就會恍然大悟,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對策題!

2、明確主題

主題即建議要解決的問題或要完成的工作。所提的建議要緊密圍繞著主題的關鍵詞,使對策更合理、有針對性。如上述例子中的主題即“專項整治活動”,“專項”意味著此次活動的人力財力大於平時,可以在對策的人員安排、整治力度中有所體現;“專項活動”作為一個臨時的“活動”,也應當注意任務分配、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

3、明確對象

對策應當明確目標對象,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上述例子中的題幹指出要對S村暴露的違法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則活動的對象就是“S村”中違法的相關人員。對於材料中出現的一些僅僅是不道德的、不構成違法的行為,其重要性較低,只在字數充裕的情況下簡單提出相關對策。

4、明確身份

身份設定影響著對策的角度、高度和權限,同時語氣語調也應有所差別,提出的對策需要符合身份設定。如對上級和平級部門不宜“命令、要求”;基層政府部門只有執法權沒有立法權,不能提出“建立XX法律”這樣的措施;基層政府一般不提出戰略方針等國家層面的宏觀對策等。

如上述例題中的身份設定為“縣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所以不能提出“立法”、“完善行政法規”類似的措施。

2019國考申論答題技巧點撥:提出對策題可以用模板嗎?

其次我們要知道如何作答。

作答要點

一、閱讀材料

提出建議題的核心是對策,而對策本身就是解決問題處理事務的,因此建議題應當重點關注:

1、消極詞句。如:窘境、危機、負擔;不科學、不合理、不到位、不均衡、不完善、不健全、不足;缺乏、缺少、流失;少、低、差、弱、陳舊、單一…等。

2、對策標誌性詞句。材料中已經出現的人的觀點、國內外經驗等表對策的詞句,依然可以進一步加強、完善、實施,因此材料中出現的對策依然可以直接作為建議。常見的標誌性動詞如:推進、推建立、健全、統籌、轉變、創建、加強、促進、鞏固、完善、規範、整頓、打擊、扶持、規劃、設置…等。

二、提煉對策

閱讀完材料之後,就要對材料內容進行加工,提煉出對策。

1、從問題推導:可以採用的形式。

2、直接摘抄:出現常見的對策標誌性動詞,可以直接摘抄作為對策。

三、例子

光說不練假把式,直接上個真題例子:

在2014年7月14日國內企業家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明珠說:“很多人覺得經濟形勢不好,我認為現在最迫切的問題不是給錢,而是企業要協助政府,共同①營造一個規範的經營環境。”他還表示,國家此前的家電節能②補貼政策容易帶來尋租交易空間,③只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建議:“希望今後國家減少出臺一些補貼政策,要儘量④靠市場的力量去推動,倒通企業轉型。”東方希望集體董事長劉永行在發言中也表述了同樣的觀點:“我們不需要政府補貼,我們就⑤希望公平,希望國家有更嚴格的行業標準限制,讓市場發揮主體作用。”

①“營造一個規範的經營環境”:本身就是個表述規範的對策,直接摘抄。

②“補貼政策容易帶來尋租交易空間”:是個問題。結合兩個董事長的建議,提取問題的主題詞“補貼政策”,反推出對策:減少補貼。

③“只要有公平的競爭環境”:說明了存在競爭環境不公平問題。提取問題的主題詞“競爭環境”,反推出對策: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④ “靠市場的力量去推動,倒逼企業轉型”:就是個對策,直接摘抄。

⑤ “希望國家有更嚴格的行業標準限制,讓市場發揮主體作用”:就是個對策,句子較長只摘抄核心詞:行業標準限制,市場發揮作用。

怎麼樣,看完例子覺得提對策不難吧?

2019國考申論答題技巧點撥:提出對策題可以用模板嗎?

提出建議題是否可以用模板

最後一個重要問題,提出建議題到底能不能用模板?現在網上很多萬能模板,如領導重視,提高認識,加強宣傳,營造氛圍;教育培訓,提高素質;健全政策法規,完善制度;組織協調,形成機制;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加強監督,全面落實;總結反思,借鑑經驗……這些可以用嗎?要怎麼用?

大咖老師的建議是分類分條,詳略得當;適當借鑑模板補充對策

一、分類分條

一方面,分類分條可能是考題的要求。如在題目要求中經常出現的“條理清晰”、“結構嚴謹”、“邏輯性強”、“有層次”等,這些要求實質上就是考查考生思維的邏輯性和辦事的條理性,在紙面上就體現為是否能對要點進行合理的分類分條,是個獨立的判分項!

另一方面,雖然一般情況下申論閱卷是採點得分,但良好的條理既便於閱卷人為考生評分,不至於遺漏要點;同時也能給閱卷人留下良好印象,在模稜兩可的判分點上可能佔得先機。

二、詳略得當

究竟如何得當?關鍵看材料和字數要求。對每一條對策可以先概括出一個總括性的對策,而後進行展開。如果材料問題複雜、對策多樣細緻,則細寫;如果材料問題對策簡單抽象且字數不太緊張,則可以適當結合生活經驗充實對策,避免太過空洞,例如:

對於問題:“一些村民在他們觀念的影響下,讓孩子不再讀書,直接出去‘掙快錢’……”,不能只提出“轉變觀念”這種簡單抽象卻又難操作的對策,而應當結合經驗適當豐富其內容。對策可以是:豐富文化生活,促進村民觀念轉變等。

三、借鑑模板

對於市面上網絡上流傳甚廣的“萬能x條”類似的對策模板,如果直接照搬不僅套路化,而且空洞無物,不可能得高分;但同時他也非一文不值。實際上,“萬能X條”實際上是對政府日常工作的歸納總結,基本涵蓋了社會問題較為常用的解決辦法,仔細對比模板與標準答案甚至會有幾分相似,可以說有一定的借鑑價值。在我們絞盡腦汁想不出對策、字數還有空餘的情況下可以從模板中尋找啟發。

但使用模板要注意:1、模板中的對策要能直接解決材料中出現的問題。2、要將材料的內容填充到模板之中,使對策能夠緊密結合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