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線上市場前景展望

藝術品線上市場前景展望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線上購物變得越來越普及,電商因此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然而,近些年高速發展的中國藝術品行業,在轉戰線上市場時卻舉歩維艱,依然只是想象起來很美好,不只普通商家或個人難以一展身手,就連像阿里、京東、囯美、蘇寧這些資本雄厚的財團在大舉進軍線上藝術市場時也遭遇重重困境;儘管開展藝術品線上業務是如此艱難,可就互聯網經濟形勢來說,仍然讓人充滿期待!這也是眾多藝術電商在受困後,仍願執意為之的緣故。那麼,開拓藝術品網上市場為何如此艱難?前景與出路究竟在何方?

1、藝術電商的主要困境

第一,信任危機嚴重。由於藝術品具有較強的投資屬性,買賣獲利空間大,並且沒有強制性品質和定價標準,交易常常建立於買賣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傳統買家更容易接受眼見為實的面對面交易方式,電商平臺只能提供作品圖片和文字描述,在無法見到實物的情況下,難以取得買家的信任。

第二,缺少良好的消費體驗。作為特殊的文化消費品,藝術品幾乎不具備任何必需的實用價值,消費者常常是出於投資、滿足虛榮心、文化欣賞、裝飾家居環境等原因而選購;在傳統的畫廊、拍賣行、藝術家工作室交易時,買到的不只有作品,還有購買過程中的文化體驗;當前的在線藝術銷售平臺,基本上是在模仿傳統電商,或者複製線下拍賣模式,與線下購藏相比,談不上什麼文化消費體驗,難以促成購買動機,在這一模式下,藝術品淪為純粹的商品,其文化屬性無意中被抹除了,卻又不具備普通商品的吸引力。

第三,供需關係失衡。目前,中國擁有全世界最為龐大的藝術創作隊伍,但普通市民卻沒有太多購買藝術品需求,大眾消費市場尚未形成;在此情況下,藝術電商紛紛將目標客戶鎖定為普通大眾,其市場開拓難度就可想而知了!即便是銷售最低端的工藝品、衍生品,在缺乏有效需求的情況下,遇冷都是理所當然的。京東藝術售出最多的主要為幾百元的工藝品或藝術複製品,到千元區間,就少有人問津了。因此,藝術電商如想在大眾文化消費市場這一塊做大做強,當務之急是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另外,在線交易不應該侷限於低端市場,多元化的發展才是大勢所趨,只要能解決相關技術和服務難題,中高端藝術品線上市場比低端市場更有作為。

藝術品線上市場前景展望

“故宮+互聯網”:打開歷史的新方式

2、改變思路才有出路

目前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移動智能終端無論從功能還是便捷程度上講均可媲美於PC網絡,更受網民青睞,但現在不少藝術電商思維方式還停留於PC時代,又怎能適應時代潮流呢?很顯然,即便是在移動平臺,傳統電商經營模式也不適合於藝術品銷售。藝術電商要想拓展生存空間,就必須在藝術品的文化屬性上深挖,尋求更好的經營方法。

依託於品牌和線下實拍提供的誠信保障所拍出天價作品的案例,並不值得被面向大眾消費人群的低端在線市場借鑑;高端拍賣市場不斷釋出的天價信息,刺激著國人想要在藝術市場獲利的雄心,以至於中國二級市場的繁榮程度遠超一級市場。在此背景下,不少藝術電商也推出模仿線下拍賣的線上拍賣模式。但事實上,嘉德在線或阿里拍賣(原淘寶拍賣)中,大部分書畫、油畫拍品從上線到臨近拍賣結束均無人應價,如此“拍賣”,變成純粹的作品展示,意義究竟何在呢?

高端拍賣市場之所以會火爆,是因為拍品多為藝術珍品,即便價格昂貴,其無法被替代的稀缺性仍能吸引眾多金主的追逐;普通藝術品更適合直接定價或協商價格銷售,引入拍賣模式反而弄巧成拙;如果起拍價過低,隨便應價都能出售,只會讓消費者對其真實價值產生懷疑,這就有點像街邊那些不入流的作秀式拍賣,實質上是在自我炒作,無益於提升藝術品的高雅品位。

藝術品線上市場前景展望

故宮與騰訊合作舉辦“文化+科技”國際

3、服務是激發需求的關鍵

既然線下交易帶給顧客和藏家的消費體驗是線上交易所不具備的,就應該以其它方式去彌補。可目前藝術電商還停於圖片加簡介的日用百貨營銷方式上,根本無法讓人感受到藝術品特有的文化魅力,許多藝術電商平臺的作品頁面,其平淡的介紹,還不如一些普通商品宣傳頁更有吸引力。

藝術電商應該設身處地站在買家的角度上思考,以高品質的服務和體驗留住過客,而不是停留在傳統的銷售模式上,想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就是抑制住純粹售賣慾望,要讓訪客進入平臺時,感受到的第一印象不是在兜售產品,而是在進行一場文化藝術心靈之旅。線下市場中,交易往往是買賣雙方通過互動而形成一種心靈默契才能完成,線上業務依然應該如此;即便是面向普通大眾,藝術電商平臺也是應該有高雅的情調,沒有人願意為粗俗空乏買單。

互聯網與傳統媒體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能讓受眾參與其中,共同營造出一種別具活力的網絡社區文化。很顯然,藝術電商要想有所作為,就應在互動體驗這一塊多下工夫,讓潛在的消費者一同來參與,營造平臺文化氛圍,而不只展示產品或單方面的宣傳推廣;更新營銷理念是第一步,提高客服水準和升級技術均不可忽視,應針對藝術品的特點重新開發銷售平臺,並藉助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增力,而不是停留於傳統靜態購物頁面上。

目前,我國中產階級人群不斷擴大,花上幾千元、萬元購買藝術品對大多數城市普通家庭來說並無壓力,只是受制於長期以來形成的物慾思維,人們在花錢時更多地考慮物質和感官享樂,文化精神需求偏低。因此,藝術電商當務之急不應只是追求銷量,而應首先擔當起引領大眾革新消費觀念的重任,當潛在的顧客感受到接受你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實實在在提高生活品質時,市場大門自然就會敞開。

藝術品線上市場前景展望

故宮博物院院慶92週年之際,“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在故宮端門數字館亮相

4、技術是解決信任危機的出路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市場,信任危機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傳統電商購物模式,只適合擁有多件同質化的版畫和藝術衍生品;以第三方擔保的交易模式,只對能快速確認真實性的普通商品管用;藝術品真偽與價值的判斷,應該是基於更準確數據和評判機制;在目前缺少行業權威規範的情況下,任何由賣家單方面或第三方提供的保證都不是那麼可靠。

按照傳統思維,藝術品真偽判斷應有權威專家或機構作出,但如何能保證監定機構或專家不會作假呢?更為可信的辦法是建立起藝術品質量溯源體系,通過保存完整作品原始數據與流通信息,來保障其真實可信度。雅昌公司推出的鑑證備案服務,就是以技術手段多方採集藝術品數據信息,通過數據庫備案的方式提供真品保證。但這種中心備案方式,存在成本高昂、市場面較窄等客觀原因,目前無法推而廣之。

基於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技術,應該是解決藝術品在線交易中信任危機的最好出路。該技術全網同歩、分佈式記賬,能隨時更新藝術品數據信息,信息一旦被寫入就不能被撰改,可以避免數據被惡意修改。這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存儲方式,比任何權威機構的數據庫更有保障,無論作品被如何重複交易,都可通過檢閱區塊鏈網絡中保存的完整歷史數據,作為判斷其真實性和價值的重要依據。

就目前電商自立門面的局勢來說,藝術品跨平臺交易必然會因此受阻,原創藝術品通常只有不可重複的唯一原作,當持有人將作品同時放在多個銷售平臺上展示時,一旦有買家下單,其它平臺無法同步更新交易信息,很容易造成衝突,而在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的網絡環境下,無論同一件作品放多少平臺,均能及時自動同歩數據,這樣一來,既避免了誤會,又大大提高作品成交幾率。

5、面向未來的思考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網絡是虛擬世界,因其匿名特徵讓許多人為所欲為,也讓更多人對其產生無限顧慮。就當前趨勢來看,隨著技術進步和法治環境完善,網絡世界將變得越來越真實,相信在未來,互聯網社會將與現實社會融為一體,人們不用再戴著虛假面具上網,在網絡中與人打交道,與現實世界的人際交往一樣可靠,並且,由於計算機可以隨時準確記錄數據,只要能做到不被抹除,就會讓我們覺得網絡比線下世界更真實可信。

藝術品線上市場前景展望

故宮博物院與鳳凰衛視聯合打造高科技互動藝術展覽《清明上河圖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