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格局已變,網貸重回「資產爲王」時代

進入2018年6月以來,網貸平臺大規模的退出運動為行業敲響了警鐘,網貸行業進入休整期。在風暴中迅速成長的投資人對平臺提出了更高要求,資產質量的重要性抬升,成為投資人衡量平臺的關鍵要素。可見的趨勢是,下半年從業機構普遍將工作重點放在資產端建設上,“資產為王”時代正在到來。

任何行業都有周期,對於網貸行業來說,本應是“資產荒”的8月卻面臨“資金荒”。在行業投資人信心亟待重建的大背景下,各網貸平臺苦練內功,在難得的行業喘息期不斷夯實平臺資產端建設,提高優質資產的獲取能力,以期在下一輪行業爆發期來臨前獲得先發優勢。

事實上,回顧近期網貸行業的一系列風險事件,既有宏觀經濟下行、政策不明朗等外部原因,但最為本質的原因還是要回溯到資產端。

在資產端,部分平臺或通過偽造資產項目,發佈虛假債權非法集資;或未遵循“小額分散”的監管要求,資產質量差,抗風險能力堪憂;或者根本就沒有資產端,通過接入第三方資產匹配自身的投資端,將風險轉嫁給第三方,而自己則完全被矇在鼓裡。

假資產、大額資產、資產錯配等資產端暴露出來的問題,成為平臺最終走向終點的根本癥結,在風雨飄搖的行業洗牌期,如泡沫幻影一般一擊就破。

行業格局已變,網貸重回“資產為王”時代


作為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一環,網貸行業的初衷正是為這類業務中的優質借款人提供資金服務,把小微人群、藍領人群、三農人群等更多傳統金融服務不到、服務不好的人群納入到普惠金融的服務體系中來,“小額分散”使得網貸兼具了“普惠金融”和“分散風險”的特性。

網貸行業迴歸小額分散,除了普惠金融使命的感召,也是監管要求使然。2016年8月24日出臺的“網貸基本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同一自然人或同一法人在同一網貸平臺借款餘額分別不得超過人民幣20萬元和100萬元。這意味著,大單模式的平臺難以為繼。

在限額規定之下,不少大額平臺陸續開始業務轉型,停發大額標。目前,國內網貸行業較為符合“小額分散”的業務主要包括個人小額借貸、消費金融、汽車抵押貸、三農金融等,而較早佈局優質資產端的平臺已打造出自身獨特的資產特色,形成山頭林立的平臺陣營。

行業格局已變,網貸重回“資產為王”時代


小額分散資產細分領域競爭激烈,較早入場的一批平臺已率先享受到行業發展的紅利,在行業多輪洗牌期中表現穩健,小額資產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可見一斑。

在業內人士看來,小額分散的資產更有利於防範資金風險。“小額”能夠有效避免統計學上的“小樣本偏差”風險,使壞賬率在可控範圍內儘量保持低水平。正如一筆一萬元的借款和一筆十萬元的借款,出借方需要承受的風險壓力是不一樣的,規定借款上限,可有效降低壞賬成本及違約意願。

而“分散”則能夠從不同地域、行業、階層以及年齡中篩選借款人,從而保持借貸個人的分散獨立性,避免集中式、鏈式反應的風險。依託於互聯網技術實現“點對點”借貸的P2P網貸只有堅持小額、分散,才能有效控制平臺違約率,從而防範信貸集中風險。

隨著行業風險逐漸平復,重建有序健康的投資環境勢在必行,而優質資產端的重要性再次擺到突出位置,成為下一階段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可以預見的是,行業縱深發展下,資產端的佈局發展或將影響整個行業平臺的競爭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