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提到這個話題的時候

可能很多“想去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的驢友正在準備穿越“鰲太線”的行李

但懇請你在收拾揹包前

靜靜地坐在沙發上

用10分鐘看完以下文字

......

我為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你所謂的“有趣”卻是種“毀滅”

我們常常覺得人生苦短又無趣

所以總想去挑戰未知與風險

以證明自己活得還不錯

這本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心態

但如果將“有趣”凌駕於“毀滅”之上

那麼,再豐富的生活

你都逃離不了“愧疚”之責

而你所“毀滅”的

不僅僅是你能看到的

毀滅謎底

“鰲太線”是驢友們的稱謂,即縱貫秦嶺鰲山與太白山之間的主山脈線路,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而被譽為“中華龍脊”的“鰲太線”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地貌,對太白山第四紀冰川活動規律的研究是揭開東部低海拔地區第四紀是否存在冰川之謎的一把鑰匙。

我為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毀滅水源

“鰲太線”自古就屬於無人區,保存有完好的天然狀態的山地生態系統。“鰲太線”也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黑河水庫和石頭河水庫是陝西關中地區沿線城市的飲用水源,其發源於“鰲太線”。

毀滅特有植物

“鰲太線”沿線分佈有重點保護植物以及太白山特有植物60餘種,它們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如太白山雪靈芝等植物,只有很少的居群,一旦受到破壞滅絕,地球上就少了一個物種。

我為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羚牛遠遠看著登山客,雖然照片模糊,但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迷茫與害怕。

毀滅生命

“鰲太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夏季活動、覓食的地方,還有各種高山鳥類(血雉、隼等)、小型哺乳動物等,如今“鰲太線”上羚牛的活動數量明顯減少。白雲峽溝道是大熊貓唯一有可能從秦嶺南坡遷移到秦嶺北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為活動對大熊貓遷移造成極大威脅。

我為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毀滅環境

如今的“鰲太線”可以說是抬頭看美景,低頭見垃圾。隨處可見驢友丟棄的便攜式煤氣罐、塑料飲料瓶、食品包裝袋、鞋子、衣服等。這些金屬和塑料製品幾乎都不能自然降解,它們侵佔草地,汙染土壤水源,野生動物誤食造成死亡......

我為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你所謂的“追求”往往得不償失

恰巧有驢友“萬分激動”地發佈了他們

偷偷穿行“鰲太線”的文章

在經歷了羚牛攻擊、大風驟雨、失溫等等後

他們驚魂失措地出山

但“幸運”的他們只是個例

而很多人

則是將生命留在了這個

擁有狂風暴雪與兇殘猛獸的地方

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給大家↓

2017年5月,3名驢友在“鰲太線”遇難的消息,驚動了全國人民,而整個遇難過程,值得所有人警醒。

4月28日下午,從昆明出發的和學英與丈夫木文勝以及來自雲南的6名戶外愛好者,開始了為期6天的“鰲太穿越”。

“團隊裡有攀過珠峰的人帶隊,大家都是很放心的。”俞寧這樣回憶。

但包括和學英夫婦在內的所有人都忽視了一點——相比商業化已經相當成熟的珠峰,鰲太路線尚未經商業開發,多處無人區不僅無法得到供給,甚至沒有安全標識,完全是一條“野路子”。

我為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前夜紮營的位置位於海拔3524米的西源,由於夜晚氣溫極低,許多人的手機出現失靈、關機。上海男人與山西團隊決意抓緊時間趕路,雲南隊伍的眾人紛紛表示跟隨。但行進一個多小時後,大家就進入了“誰也顧不了誰”的狀態。

風雪不停,氣溫仍在持續下降。皮膚由最初被風雪“砸得生疼”逐漸變為“‍失去知覺‍”。和學英注意到,丈夫開始出現失溫症狀:木文勝嘴唇開始發紫,臉色鐵青,呼叫時出現遲滯。她不停地用雙手揉搓丈夫的臉,內心開始出現不安。

木文勝不見蹤影了。和學英大聲呼喊,四處尋找未果後,她奔至隊伍最前方攔住同伴,跪下來哭求整支隊伍停下腳步,幫她回頭找尋丈夫。沒有人同意。

很快,跟不上隊伍腳步的隊員陸續掉落。木文勝失蹤約1小時後,49歲的賈輝失蹤。不到半小時後,楊利平也失蹤。

賈輝與木文勝的遺體分別在和學英報警後的5至7小時內被找到。

被發現時,賈輝平躺在一處兩塊緊挨著的石頭之間的縫隙內,雙手裸露在衣服下襬前。救援人員猜想,“他是想把頭塞進縫隙裡避風取暖,並可能在生前取下了登山手套,試圖將雙手放進衣服裡”。

我為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木文勝則在距離賈輝約一小時路程處被救援人員發現。他趴在一處巨大的岩石上,臉面朝下,四肢展開。他的左腳踝有大片淤青,伴隨骨折現象。距離遺體100餘米處,其揹包原封不動地放在地上。

你所謂的“自由”是對責任的漠視

穿越“鰲太線”的驢友

總是在標榜“自由”與“價值”

成功了你是自己心目中的“王者”

但失敗了呢?

你的求助,你的救援

是在浪費著更多社會資源

甚至揹負著他人的生命

2018年5月1日,一則來自西安北京大學校友會的“緊急求助”帖在網絡上引發關注。發帖人稱,北京大學2016屆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研究生楊勇在穿越鰲太線時失聯,懇請有野外搜救經驗或資源的校友幫忙。

我為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帖子稱,4月28日下午,現年28歲的楊勇與同學塗潤南、王建昭3人從太白山遊客中心買票上山。4月29日下午,楊勇在獨自一人探路的過程中與隊友失聯,走失地附近的地標為佛爺池,走失時背帳篷及兩天口糧。

4月30日,塗潤南、王建昭報警向警方求助。隨後,眉縣公安、太白山景區管委會、陝西曙光救援隊、雷霆救援隊等陸續行動起來。各方力量爭分奪秒地對楊勇進行搜索救援。

5月2日13時許,楊勇在大爺海附近被找到,身體狀況良好。隨後,他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下山返程。

此次救援,眉縣警方、太白山景區動員了數支救援隊的84名專業人員進山搜救。這些人僅交通費用一項,每人往返按500元的標準計算,就產生了四五萬元的費用,其不包括飲食支出。同時,周至縣也動員了近100名當地群眾從另一個方向進山搜救。眉縣還調集了兩架無人機和兩部按時間計費的海事衛星電話。

我為什麼不讓你去穿越“鰲太線”?

近年來,驢友穿越鰲太失蹤遇難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端。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產生的救援費用均由政府負擔,造成原本可以全部用在生態系統維護管理上的行政資源被無謂耗費。而且,失蹤遊客以及大批救援人員進入保護區,本身也對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產生嚴重破壞。

任何人都無法阻擋探險者征服大自然的決心和勇氣,對一個有決心挑戰人類極限的人又什麼理由來橫加指責呢?但個人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理想信念,絕對不能單純地建立在別人艱苦付出的基礎之上。

所以

珠峰,不是登山者的狂歡

鰲太,也不是平民版的珠峰

這場不合時宜的胡鬧

是時候收斂鋒芒了!

素材來源: 綜合自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大秦之聲、

每日人物、三聯生活週刊等

新浪微博:@寶雞團市委

青少年服務熱線:123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