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操作大大降低肝癌發病率,第二點每個人都做得到

李詠去世,引起廣大網友的集體悼念。

本人是香港電視撈飯長大的,小時候基本不看其他電視臺的節目。對於李詠的印象就是那一頭髮型以及親切自由的笑容。

他的離世,是一代人某段記憶的崩塌。在這個時候感到痛苦及哀傷的人,基本都是有一定年紀的。這是因為李詠在這個年齡段的人生活中承載著某種快樂時光,甚至是年少苦難日子裡為數不多的歡聲笑語。

癌症,是帶走他的兇手。整體來說,面對癌症,有明顯療效甚至達到根治水平的手段很少,因此,應對腫瘤的策略是重在預防。

三步操作大大降低肝癌發病率,第二點每個人都做得到

肝癌,是我國第4位最常見的腫瘤,導致死亡的腫瘤裡面,排名第3。

原發性肝癌分為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以及兩者的混合癌。由於肝細胞癌佔了90%,因此下面說的肝癌,指的是肝細胞癌。

文章下面講的“非常380+3”,取巧於李詠老師的“非常6+1”,也作為一種紀念吧。

“380”和“3”的具體意義可看下面的內容——

對於中國的肝癌現狀,可以概括為3個80(380)。

80%肝癌患者為乙肝感染者

80%肝癌患者有肝硬化基礎

80%肝癌患者發現時為中晚期

針對以上3個80採取3種手段,能大大降低肝癌的發生率及病死率。

1、減少乙肝患者數量

中國作為“乙肝大國”,一直困擾著無數的家庭,為社會帶來了重大負擔。

從減少乙肝患者這個角度出發,有兩條路,一是減少新發的乙肝病例,這個主要通過新生兒乙肝疫苗預防注射以及乙肝的母嬰阻斷來實現,二是通過減少現存的乙肝感染者數量。

根據我國以及國外機構最新的乙肝指南,最理想的治療目標是實現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稱之為臨床治癒。臨床治癒的實現,目前主要依靠的是干擾素治療。

中國慢性乙肝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慢乙肝的臨床治癒,目前全國已經有兩百多家單位參與其中。

同時,根據陳新月教授的研究,對於合適的攜帶者使用長效干擾素(或聯合核苷類似物)治療,亦能獲得接近30%的臨床治癒率。

三步操作大大降低肝癌發病率,第二點每個人都做得到

2、預防肝硬化發生

無論是什麼病因,只要發展到肝硬化階段,肝癌的發生率就會明顯升高,肝硬化是明確的肝癌高危因素。

臨床上有許許多多的病因可以引起肝硬化,包括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脂肪肝、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血吸蟲感染、肝吸蟲感染、肝豆狀核變形、下腔靜脈阻塞、遺傳性血色病等等各種疾病,同時吸菸、黃麴黴、糖尿病等亦會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

當患者患有以上疾病時,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果無法針對病因治療,則需要採取積極的相應措施進行對症支持治療,防止或延緩肝硬化的發生,降低肝癌的風險。

3、監測早期肝癌的發生

我國80%的肝癌患者在被診斷時為中晚期,5年生存率僅約13%,而早期肝癌患者通過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5年生存率可達60%-70%。

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3早

),是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如何能夠早期發現呢?

四字真言——定期監測

醫生並不是算命先生,無法預知誰會發生肝癌、何時發生肝癌。如果有人敢這麼說,那不是神醫,而是神棍。既然無法預知,那隻能乖乖地進行定期檢查。

當然,定期檢查主要推薦給高危人群。

三步操作大大降低肝癌發病率,第二點每個人都做得到

美國肝病研究協會認為HBV感染者當中,以下人群為肝癌高危群體:40歲以上的亞洲男性、50歲以上的亞洲女性,HBV伴有肝硬化患者、有肝細胞癌家族史的患者。

同時,對於任何病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亦為高危人群。

以上患者均應該每6個月進行一次超聲檢查作為監測手段。同時,該協會不推薦使用甲胎蛋白以及CT作為監測手段,認為這兩個檢查假陽性率較高,且會增加成本。

不過,日本對於肝癌高危人群的監測有不同的看法:

乙肝/丙肝肝硬化患者,視為超高危人群,建議每3-4個月檢測超聲及3個腫瘤指標(AFP、AFPL-3、PIVKA-II),每6-12個月檢查動態CT/MRI。

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以及任何其他原因導致的肝硬化患者,視為高危人群,建議每6個月檢測超聲及3個腫瘤指標。

究竟哪個建議更加靠譜,沒有明確定論的,兩個指南制定者的出發點不一樣,因此給出的建議有所不同。這就是醫學,不要指望任何時候都有絕對的正確意見。

肝癌的發生是概率性事件,根據以上的方法去做,不能保證100%沒問題,但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發生風險。

盡力做好能做的,其他的就交給命運。

▲醫生往期精彩內容回顧,點擊標題即可瀏覽:

更多專業靠譜醫學建議,請微信搜一搜【石榴雲醫by七樂康】(qlk-patie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