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海誠:(秒速五厘米)感受過現實愛情的你,是否會看懂?

有人說它故事簡單?而我認為,已經足夠。

再多點,再煽情一點,再戲劇化一點,那就不再是。

生活了。(請您真正的堅持看下去)


新海誠改編後的秒速五釐米真正的目的並不是想給你講述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而是在講述著一種生活,一種堅持,一種追憶自己曾經擁有過的純真美好,一種對自己被現實改變的無奈與不甘。

整部作品中充斥著的淡淡憂傷與其說是對愛情悲劇本身的情緒渲染,不如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正東西——對青春逐漸凋零、理想逐漸蛻變的無奈和思懷。

秒速五釐米——獻給仍舊守望著孤獨的理想主義者大叔們最好的戀歌。

如果你不是年近而立,卻依舊還懷揣著在常人看來不切實際的理想,掙扎於現實與理性的無奈卻又不甘於就此屈服;

如果你不是飽受歲月的壓迫和摧殘,見識過太多人性的醜惡和黑暗,但依舊對愛情等美好的事物抱有希望;

如果你不是年少失意,經歷過無盡的失敗對自己的未來已經失去信心,但又不甘渾渾噩噩依舊懷揣著那麼一絲微小的期望。

那麼你就很難真正的看懂動畫版的秒速五釐米。


探究新海誠:(秒速五釐米)感受過現實愛情的你,是否會看懂?


不同於小說,新海誠改編後的秒速五釐米真正的目的並不是想給你講述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而是在講述著一種生活,一種堅持,一種追憶自己曾經擁有過的純真美好,一種對自己被現實改變的無奈與不甘。

整部作品中充斥著的淡淡憂傷與其說是對愛情悲劇本身的情緒渲染,不如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正東西——對青春逐漸凋零、理想逐漸蛻變的無奈和思懷。

新海誠很討巧的沒有講訴任何關於貴樹和明裡兩個人的任何家庭背景資料、中學成長過程中的經歷、以及成長過程周邊背景。因為這畢竟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太多的涉及現實的客觀背景一方面會使整個故事複雜化,更重要的是將使這個“愛情故事”變質。

我們只知道,貴樹和明裡的結識起源於明裡的一次轉學;小學畢業後,一直期望著共同讀中學的貴樹搬家了。

無論是明裡的轉學,還是貴樹的搬家,顯然不是他們自己的希望,也不是他們自己所能控制和改變的,貴樹和明裡所能做的唯一就是適應現實。並且懷念著

貴樹穿著厚厚的大衣,在冬夜乘車去看明理,那時他心裡裝著愛,帶著夢。

大雪將至,新幹線晚點,他倚在候車廳裡,戴起帽子,很忐忑。

他怕,他怕明理等不及離開,他怕新幹線永遠不會到站。

午夜的候車廳,雪聲呼嘯,一眼望去,有兩個孤獨的大叔在吃關東煮,他走到自動販賣機,想買瓶茶。

掏口袋的時候,那封用心給明理寫得信,就那麼毫無徵兆的,被風吹走。

他望著信,愣了幾秒鐘,所有情緒一起襲來。

恐懼,未知,愛,現實,孤獨,寂寞,距離。

一切的情緒,讓故作堅強年少懵懂的貴樹,握著拳頭哭出來。

在空無一人的,候車大廳裡。

這一幕,配合之後貴樹的轉變,活生生,就是現實的寫照。


探究新海誠:(秒速五釐米)感受過現實愛情的你,是否會看懂?

我們總以為自己能夠改變未來,但是當我們最終站到終點的時候卻發現,我們只是被未來改變,原來我們永遠也追不上櫻花下落的速度

每秒5釐米似乎這個速度並不是很快,甚至可以說是很慢。人的步行速度都比它快。

可這個速度如果保持了13年呢。

通過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來。

5CM/S * 13年 * 365天 * 24小時 * 60分鐘 *60秒

=20498.4公里.

20498.4公里。這個距離正好是繞行地球半圈的距離,也就是南極和北極的距離。

當然也許這只是個巧合,經過秒速5釐米的一些專業達人的分析,貴樹和明裡最後一次見面到岔道口的相遇,正好是13年。

如果這一切都不是巧合的話,只能讚歎 新海誠的大綱寫的是如此的精細。

兩個曾經相溶的心,經過了13年的時間,彼此達到了地球上最遠的距離。


探究新海誠:(秒速五釐米)感受過現實愛情的你,是否會看懂?


感謝您的堅持觀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