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

本号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

戊戌岁末,惊闻先生西归,心生茫然一片。武侠界山陵崩塌,江湖人声渺渺,天地浩浩汤汤,唯余苍茫一片。虽先生近百而去,著作等身,拥趸无数,人生无憾,但人去楼空,飞燕不回,时代已去,家园已远,由衷而生悲凉之叹!

吾识金庸,尚在少年。一部射雕,反复吟咏,齿颊留香,豪气顿生!虽困于一隅,但书中江南烟雨,嘉兴一诺,十八载寒暑无阻,大漠孤烟有豪情!倏而碧海潮生,青蛇狂舞,木讷少年,灵黠少女,至性至情定今生!继而万里江湖,生死无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酬终生!

本号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

求学时,课本说教未曾入心,一部武侠三观可同!犹记当年十四五岁,于父案头见《天空八部》,好奇翻阅,竟目不转睛,废寝忘食,难舍难离,深夜时分,举手电于被中,苦读数日,余韵绕梁,沉醉其中,不可自拔。虽尚不明何为“虎啸龙吟 换巢鸾凤”,但青衫磊落,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剑气碧烟横,词句之美,如嚼橄榄,如饮佳酿,陶陶然,熏熏然,渐入佳境。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学校附近租书小铺,渐次行遍,十四部经典佳作,一而再,再而三,融入脑海,汇入血液,于吾情志、性格、情怀乃至文笔影响至深!

本号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

犹记当年,先读《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而后方细读李白。先读《书剑恩仇录》,而后方读明清历史。少年读书,从心所愿,自发向学,方得始终!于此,受益先生多矣!

先生以武侠为载体,然所思所言,非为武侠,而为人生。人生在世,唯情而已!亲情友情爱情家国之情,中间忧喜怨愤,得失取舍,成人成魔,一念之间。读《射雕》,知家国之情,慨然一诺,百死不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读《神雕》,懂人生深情,潇洒倜傥,至情至性,情之所至,生死相许;读《笑傲》,懂执念绝情,君子作伪,小人横行,天地为炉,造化为工;读《倚天》,知大爱深情,喜乐悲苦,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而读天龙八部,更是如入玄幻世界,忽而“千里茫茫若梦 双眸粲粲如星”,忽而“天昏地暗 斗转星移 缥缈峰头云乱”,忽而“红颜弹指老 刹那芳华 ”,忽而“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而最后萧峰那一箭自戕,“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又引来多少眼泪多少唏嘘!

本号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

先生之最为吾推崇者,乃为有大爱之人。泱泱华夏,才人众多,在武侠界,时人尝以其与梁氏,古氏并称。然吾以为,梁氏与之比,缺其恢弘,缺其华彩,缺其悲悯,缺其挚爱;古氏与其比,缺其阳光,缺其正气,缺其浩瀚,缺其厚重。泰山北斗,侠之大者,唯先生矣!

本号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

先生有云:今生无憾,惟愿百年后仍有人读我,懂我!李杜文章,光焰万丈,而先生之文,也必光耀后世。十四部著作,有大格局,大情怀,大悲悯。少年当读金庸,学起文采斐然,学起铁血丹心,学其笑傲江湖,学其情有独钟,学其怜我世人。于此铜臭世界,水泥丛林,保有赤子之心,不羁之志。于心灵深处,自建精神家园;于笔里行间,寻求诗与远方。

先贤尝云“读一部书,如与灵魂对话”,吾与先生遥隔千里万里,然受益匪浅,今先生离去,幸情怀永存。人生而有涯,而其文无涯,其文华彩,光耀千古,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本号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

邓小平接见金庸

惟巨星陨落,心中怅然,青春已逝,时光渐老,一声长叹,竟不知所叹为何!此后江湖,知音零落,弦断无人可听;字作丧乱,心意彷徨,人届中年,与谁呼朋唤友,共唱逍遥!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漫漫只余归途!

惟望今之少年,于日本风漫画,西洋风游戏,玄幻风小说,幻想风总裁文中,读有质量有重量之文字,传我华夏文脉,无论庙堂,江湖,中外,则血气存,生气存,豪气存,虽万千人,吾等往矣!

本号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本号原创:悼金庸——不读武侠枉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