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人物」從中專畢業生到央視首位執行故事主講人,他經歷了些什麼?

「執行人物」從中專畢業生到央視首位執行故事主講人,他經歷了些什麼?

「執行人物」從中專畢業生到央視首位執行故事主講人,他經歷了些什麼?

“如果有機會回到18歲,你還會選擇這條路嗎?”

這樣的對話開頭,讓眼前這個習慣了嚴肅端謹的法官明顯一愣。

認真想了想之後,他放鬆一笑:“也許有很多事情會想重來,但走這條路,我不後悔。”

中專畢業選了條最難的路

黃聯宜是杭州蕭山人,25年前,中專畢業,“村裡長大”的年輕人,拿著中專畢業文憑,四顧茫然。

黃聯宜說,自己出身農村,學校招生的時候,法律專業屬於提前招考的,他分數正好夠,就這樣走上了“學法之路”,雖然學了幾年法律,可是那個時候的他,對真正的法律工作不瞭解。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生已經不稀奇,一箇中專畢業生要在這個高學歷人才雲集的專業領域走下去,比別人更多了無數荊棘,艱難可想而知。

堅持專業,就意味著捨棄其他的可能性,就意味著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

“沒有太多猶豫吧,我就想做這行。”

年輕的黃聯宜拿出了年輕人的勇氣,把輸贏得失先擺一旁,遵從自己內心,堅定邁出了不回頭的一步。

用了六年打地基

就這樣,黃聯宜招錄進了杭州市蕭山區法院,做書記員,一做三年。

「執行人物」從中專畢業生到央視首位執行故事主講人,他經歷了些什麼?

書記員的工作就是記錄,反覆而枯燥,沒什麼成就感,很磨年輕人的性子,想一蹴而就?基本上可能性為零。

黃聯宜卻做得有滋有味,每次記錄時,除了動手,他還在飛快地動腦,把案情解析過一遍腦子,相當於上了一節課,多好多難得的學習機會。

3年之後,又是3年,他沒有退縮和失落,一如既往。 “我告訴自己,別急,在打地基呢。”

這需要強大的意志,因為這個過程很孤獨,又有各種誘惑層出不窮。

回想起來,黃聯宜還是很感謝當年那個自己,那個年輕人,心無旁騖地用了6年時間,為心中的萬丈高樓,夯實了基礎。

痛不怕,怕的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2000年,因為工作出色,黃聯宜調到了執行局,開始接觸執行工作。

那時候,沒有大數據和便捷的通訊,人難找、財產難找,還經常遇到暴力抗法。

黃聯宜的左上臂至今還留有兩道疤痕,那是在一次執行中,被一個女性被執行人咬傷的。

“我們宣佈拘留,她反抗嘛,轉頭就跑,我就在後面追。”沒想到,女人張口就咬住了他的手臂,咬了十幾秒,才被其他人拉開。

黃聯宜說,當時很緊張,沒什麼感覺,等處理完事情,才反應過來:“怎麼會那麼痛!”拉起袖子一看,手臂上兩道深深的齒印,血肉模糊。

做一天法官當一天學生

起點不夠高,就花時間去彌補,每次有新的法律法規出臺,他再累也要第一時間學習,白天出了新的文件,不管多晚下班都要看一遍,到了雙休日,還要再細細琢磨研究,從不吝嗇時間和精力。

工作繁忙,家庭責任之餘,他利用各種縫隙時間自學大專和法學本科, 2015年順利通過了司法考試。

隨便數數,這些年他讀的書堆起來有一個人那麼高,也不知道熬了多少夜。

“自己選的路,哭著也要走下去。”

他哈哈笑道。

深厚的功底讓他越走越穩

全國首例禁止變更法定代表人案,全國首例不動產網絡司法拍賣,首創流通股票異地扣劃變現執行……

首例意味著沒有前例可循,這時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黃聯宜的底氣。

接手首例股票扣劃變現案時,由於不是金融專業出身,對於證券交易一竅不通,為了辦好這個案子,黃聯宜多方請教,找同行、找專家型法官、找法學院教授;上海的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他一週要跑兩三趟;證監會關於股票交易的所有規定,他一字不落地全部看了下來。

這個案子花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結果也是圓滿的。如今,即便是價值6個億的股權,黃聯宜也可以輕鬆操作了。

“前面沒有路子,就摸索著走,總得有人去嘗試嘛。”黃聯宜很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不怕批評,也不怕爭議,但他有一個原則——不管處理什麼樣的案子,都要公平、公開。

“公開了才能公正,因為雙方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發聲,聽取多方意見後,才能更好地作出權衡。”

正是秉著這樣的原則,黃聯宜15年辦了5000餘件執行案件,沒有一起是不了了之的。

專業之路埋頭走了25年

終於站上職業高點

今年8月,黃聯宜收到了央視《法律講堂》的邀請,成為全國首位執行法官主講人。

「執行人物」從中專畢業生到央視首位執行故事主講人,他經歷了些什麼?

從當年那個四顧茫然的中專畢業生,到站上央視講壇,他用了25年。

就像一個埋頭苦行的人,一抬頭髮現,距離目標只有咫尺之遙。

激動嗎?當然。

意外嗎?並不。

很多同事說,如今站在央視舞臺上那個沉穩篤定的黃法官,依然帶著這些年那股不變的倔勁,他能有今天的成績是水到渠成的事。

也許只有黃聯宜心裡明白,水到渠成四個字有多麼不容易。

“我就是個農村出來的平凡人。”

但誰說平凡人就不能活出一個回味無窮的人生?

正如他想給當年那個年輕的自己說的話——不要總想走捷徑,輸贏心少一點,親力親為多一點,全力以赴,方能俯仰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