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濤: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電商新機遇


李鳴濤: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電商新機遇


在2018中國電子商務大會——精準幫扶與社區電商論壇上,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發表了題為《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電商新機遇》的演講。他指出,中國改革最早發生在農村,同時也促使了大量農民工開始走向城市,這些富餘勞動力推動了工業化、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推動了電商產業的發展。

農村電商的發展,從根本上來講,是要推動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改善,促使農民增收,讓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既是市場未來空間的所在,也是很多工作的重要的出發點。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減):

李鳴濤: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剛才我們一起聆聽了陳教授白處長精彩發言,我在聽的時候其實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其實無論從城市、社區還是農村地區,其實大家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能夠達到一個更美好的生活狀態,我想這個是我們思考很多問題的一個初衷。

今天去看農村電商的發展,昨天在大會主論壇上聽到京東劉強東的演講,他說京東現在每天能夠保證45萬個行政村每天有一臺車實現一個配送,大家去算一下,如果按一輛車10萬塊錢的話,直接和間接的投入達到450個億,這只是一個公司在做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投入。

包括阿里、蘇寧在內,包括今天在座很多農村電商的業者,在農村地區有非常多的投入。還有一個數字,希望大家可以關注去年網民數據中,農村網民數據達到2.09億,同比增長4%,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但是相對於城鎮地區,城鎮地區是多少呢?百分之六點多, 網民增速上發展很快,農村地區依然滯後。

這兩年大家在思考,尤其在電商領域,隨著網民數量紅利的趨緩,電商下半場究竟怎麼辦?農村電商的也是如此,在海量投入背後也需要算賬。白處長的最後一張圖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可持續發展”,農村電商下一步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的增長空間到底在哪裡?我想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大家指明瞭方向。

今年“一號”文件按照十九大提出的部署,聚焦在鄉村振興的層面上。 從這樣一個文件的提出,既是對相關政府部門推動農村工作有一個根本性的指導,有一個工作的依據,這樣一個文件系統描述了未來從國家層面上看,農村整體一個發展的規劃、發展目標,基本的工作原則,以及提出了十二項重點任務。

這樣一個文件的提出,是 聚焦在所謂不平衡,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鄉之間不平衡,最大不充分解決農村地區發展不充分的問題。 目標很明確,這樣的文件值得農村電商從業者仔細研究,我想從很多工作內容中和任務方向上,能夠找到未來農村電商的結合點,這些也是將來驅動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結合點。

農村電商的發展,我想從根本上來講,是要推動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改善,促使農民增收,讓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既是市場未來空間的所在,也是很多工作的重要的出發點。

圍繞這樣一個目標,一號文件提出了五大發展目標;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鄉風文明。 這五大目標為我們描繪了未來中國農村的狀態,它不僅僅是經濟的概念,更多是社會生活、治理方方面面農村的生活體系。

中國改革最早發生在農村,同時也促使了大量農民工開始走向城市,這些富餘勞動力推動了工業化、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推動了電商產業的發展,電商一大優勢在於我們的快遞業,快遞業為電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撐,快遞小哥大部分來源於農村。

到了今天這個階段,我們作為電商人,我們也應該有一個使命,如何通過我們的電商的延伸,通過農村電商能夠促使農村地區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進行一個根本性的提升,讓更多的人回到農村,不僅僅是從農村流出的富餘勞動力,圍繞下一個階段五大目標的實現,應該進一步通過電商來增強農村地區的生活、生產吸引力。

讓更多的資源回到農村,這也是我們電商人的使命。

在五大目標實現過程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概念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無論是將來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還是治理體系的改善,還是農民增收,這些點和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產業的聚集、產業的發展。我們如何去促使產業資源向農村進軍,我想電商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們的產業不僅僅是電商產業,甚至不僅僅是農產品加工產業,未來農村地區旅遊產業、文化產業休閒產業,都可以通過電商來實現和城市地區的連接。這些其實為電商擴展服務資源、服務領域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非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一號文件提出了五大問題:

第一個層面,農業供給; 從農產品的供過於求、供給不足是一個並存的狀態,在這一點的解決上,農業供給側的改善層面上,電商已經開始發力,剛才白處談到,通過城鄉的對接,通過農村電商資源的引入,可以促進合作化、生產規模化、產品標準化,我想這些在我們很多農村地區已經開始出現。

第二個層面,職業農民; 我們也知道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是我們很大的短板,所謂新型職業農民,從概念上不僅僅是參與農業生產的農民群體,未來圍繞農村產業的發展,可能農業從事旅遊業,很多農民從事服務業,我想這些方面上,我們電商也都發力點。

第三個層面,基礎設施; 通過電商的注入,現在很多的農村地區,物流服務點建立起來了,電商服務點建立起來了,農產品上行的冷鏈、倉儲、檢測中心建立起來了,道路條件也在做改善,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電商依然是一個牽引性的力量。

包括在治理體系和支農體系建設當中,電商進入到農村之後,對農村地區治理體系、政策體系、政府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所以我們看到,圍繞農村地區鄉村振興五大問題,我們的電商都會發揮一個先導性的作用。

現在有哪些基礎了呢?

剛才也談到非常多的企業、市場資本在把農村電商、農村地區市場的開拓作為自己一個未來市場成長空間,做了大量的投入,包括物流的的建設,包括農村電商服務網點的建設,包括圍繞農村電商實現農產品上行的發展。

這些投入我們看到一些成效,但是我們也要去思考,比如很多的電商服務企業,在自己建設自己服務網點,我們在調研當中發現大量的網點存在可持續問題,如何驅動網點,也是下一步要去思考的問題。

綜合期來看,農村下一步電商發展可持續的問題,是我們面臨非常突出的挑戰。單純靠一些直接的透出,不足以驅動整個農村生態環境的完善,大家可以去想一想,我們做農村電商的,如果回顧起來,一年利潤有多少,是不是從農村電商發展當中解決了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投入期到底有多長?這些都是農村電商必須面對的。

解決這些問題依然靠市場的力量,依然要靠挖掘農村地區新的增長空間來去驅動相關資源的繼續的投入。

我們看到,從農村電商近幾年交易額當中, 農村電商呈現一個比較快速的發展態勢,2014年1800億,增長到去年1.25萬億的增長規模。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從數據的增長層面上,進兩三年來有趨緩的趨勢。

農村電商已經成為農村地區縣域級農村資源連接器和挖掘器,它帶來的變化物流更加通暢,運營氛圍提升,人才迴流,產業和電商做有機的結合,再加上政策的支持。這些都是為我們拓展未來農村電商新的成長空間和市場空間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國家層面上,政策、資源、資金的資源開始向農村地區做一個傾斜,尤其是貧困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革命老區。這些投入可以和市場投入做一個錯位的發展和戶部的結合。

從政府層面上帶來的變化,在相對落後地區形成了六大電商服務體系,同時從成果上看,為這些地區帶來了一個圍繞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這樣一個公共服務體系未來可以和市場的資源做一個有機的整合和對接。

當然這樣一個公共服務體系同樣也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未來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很多示範縣很好完成了商務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交代的任務,建設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了服務網絡,培育了公共品牌。但是未來這個體系在財政資金投入結束之後怎麼辦?怎麼和我們區域電商、縣域電商發展的大的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怎麼盤活一套基礎資源,也是面臨非常多的挑戰。

另外一個結合點帶來的成果,就是電商扶貧的開展,非常多的一些貧困地區貧困人口開始納入到整個農村電商大的產業鏈非常多的環節當中,實現了增收、實現了脫貧,我想這也是農村電商存在的積極的變化。

對於未來,我們看到依然要回到三農問題的解決最根本的出發點,農村電商第一個階段是由農村地區消費來拉動,農村地區假貨問題,通過電商的注入解決了假貨的影響, 農村老百姓的消費是驅動農村電商第一階段發展的非常大的動力來源。

帶動了物流問題的解決,帶動了網點的建設,帶動了相關氛圍的提升。

這個階段大家集中在思考的是農產品上行問題如何解決,上行面臨很多的突出問題,比如說基礎設施問題、標準化問題,可持續性保障問題。這些問題是第二階段驅動農村發展非常重要的動力。第三階段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目標點,如何進一步通過電商增強農村地區吸引力,讓更多的資源回到農村,回到整個農村電商生態體系當中,這是第三個階段,未來的階段需要去思考。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交流報告的問題,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互聯網新時代,實體零售積極尋找線上隊伍,線上巨頭也逐漸在蠶食線下實體。在技術不斷迭代的今天,零售人該如何尋找新的機遇,應對新的變化,鞏固行業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