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歐洲游(十二):波蘭雙城記

終於到了此次歐洲遊遊記的終結篇了,感謝一路關注的朋友們。

上一篇說到在波蘭的時間大部分都在車上,除此之外只是在奧斯維辛、克拉科夫、華沙稍作停留,那按理說對波蘭的印象應該很淺,但恰恰相反越到快結束的時候就越珍惜在外面玩的悠閒時光,反而對這個不太為國人熟知的國家頗有好感。

說到波蘭,總感覺是個命運多舛的國家。夾在好戰的歐洲列強之間,就像被狼群包圍的小羊,曾被俄普奧三次瓜分,二戰中又被蘇聯和德國瓜分,但這隻小羊的生命力真是頑強,恐怕只有波蘭在被這樣瓜分滅國的幾個世紀後能成功復國,所以對於波蘭人民特質的一個總結就是愛國。

當然我們可能沒有機會那麼深入去了解波蘭人民究竟有多愛國,而是要從波蘭最著名的兩個城市去感受這個國家。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克拉科夫

沒來波蘭之前說實話真不知道克拉科夫這個地方,也只能說我孤陋寡聞了。原來克拉科夫是可與布拉格平起平坐的中歐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被譽為歐洲文化之都,更有人把它列為歐洲最美的城市之一。

最美這個頭銜還不是那麼容易戴上的,可能我們還沒逛到克拉科夫的精髓,總感覺與預想中的那種濃郁的古城風情還稍有距離。我們參觀的主要是瓦維爾教堂和中央廣場,雖然這次到過很多教堂但大部分都沒能入內,這個瓦維爾教堂還算參觀時間最長的一個了。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別看這個不算華麗的瓦維爾教堂,它可是波蘭的國家聖殿。600多年來波蘭的歷代君主都是在這裡進行加冕儀式的,同樣這裡也是王室成員下葬的地方。因此對這裡印象深刻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裡面真的有好多棺材,有些還在地下室,我們上上下下好幾次,就為了去看一下下一層各種各樣的棺材,可惜也不知道里面睡的是誰。

除了裡面安葬的人地位不凡外,整個教堂裡面的雕塑、繪畫、裝飾都很精美,絕對比外觀更吸引人眼球。瓦維爾教堂旁邊就是白牆紅瓦的瓦維爾城堡,這裡的草色同樣很誘人。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而對克拉科夫老城印象最深的事物就是瘋狂的飛蟲。可能是因為老城中有馬車遊的特色項目,而馬車的數量又規劃得有點多,走到中央廣場時發現成列的馬車隊能排滿一條街。雖然馬匹都裝飾得華麗威猛,馬車伕也都換成了性感辣妹,但還是無法阻擋那些飛蟲肆虐於老城的街頭,我只能用衣服把頭全埋進去來抵禦了。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中央廣場的標誌性建築就是這個有點像火車站的建築以及瑪利亞教堂了。火車站建築的一層其實已經變成了義務小商品城,賣一些旅遊紀念品,似乎沒太多值得逛的。而廣場上卻也是熱鬧非凡,正值世界盃期間有人在表演街頭花式足球,圍觀的人還特別多,只是也幫助不了波蘭國家隊的糟糕表現。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短暫的克拉科夫之旅可能還不足夠體會到這座城市的深厚韻味吧,時間催促著我們來到此行的最後一個城市華沙。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華沙

比起華沙,可能對克拉科夫的期待還高一些,因為華沙也是在二戰中被摧殘得很厲害的一座城市,預想中是看不到什麼好東西的,但真來到這裡,我倒挺喜歡這個城市平和的生活氛圍的。

行程上華沙部分的景點十分簡單,就是肖邦公園加華沙老城,卻沒想到足夠逛一下午的。尤其是老城,可看的東西很多,你會發現這座城市還是頗有底蘊的,特別是在文化方面。

比如說波蘭最著名的鋼琴家肖邦,你很難想象一個國家會把一個音樂家抬到這麼高的位置,但解釋起來也很簡單,只要回到前面說到的波蘭人民的愛國特質上。肖邦因為拒絕“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的稱號而被視作波蘭愛國精神的楷模,因此他在這個國家的地位絕不僅僅在於鋼琴家這個身份。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而在華沙人們是以這樣的方式來紀念他的:除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園,城市主要景點都會放置一些“會彈琴的長椅”,按一下椅子上的播放鈕,就會聽到一首肖邦的鋼琴曲。忘記具體播放的是哪首了,好像也不是所有長椅都固定某一首,選一首我喜歡的欣賞一下。

Nocturne No.1 In B Flat Minor, Op.9 No.1

Maurizio Pollini - Chopin

能感受到肖大師的行雲流水吧,肖邦在音樂史上被稱為“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所以在肖邦公園看到他的雕像也是這麼得瀟灑飄逸,只是覺得這棵樹和他的人有點不成比例,可能也是要找樣東西保護他們的偶像免遭日曬雨淋吧。

然後從無名烈士墓開始我們的波蘭老城遊,這個無名烈士墓還有著如同米拉貝爾花園般的大花園,燃燒的火種一直是有衛兵把守的,這讓我想到了以前常去的龍華烈士陵園,但在歐洲倒是不太常見。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不知不覺又走上了石板路,這也是此次旅行最後體會到的歐洲老街風情了。在華沙你還是能找到空無一人的街道,我很喜歡避開所有遊客的眼光,在裡面駐足片刻,彷彿隨時能穿越回幾百年前。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集中說一下在華沙老城能看到的東西:總統府、華沙大學、聖十字教堂,讓人比較激動的居里夫人故居、華沙美人魚以及最後到達的城堡廣場。居里夫人作為波蘭的驕傲同樣沒有被波蘭人民遺忘,她的故居被改建成了博物館,就是下面這幢二層樓的白色小屋。而聖十字教堂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裡面存著肖邦的心臟。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說到華沙美人魚也可算是這個城市的象徵了。好玩的是她其實是條蛇,更恐怖的是還拿著劍和盾,從她的姿勢來看像隨時要劈向路過的人。當然可能也是要以這樣的姿態來庇護這座飽經磨難的城市,在後面多彩房子的映襯下美人蛇反而顯得柔和了一些。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最終的終點是在華沙標誌性的城堡廣場。這裡之所以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是因為廣場建築本身有多漂亮,而是因為它在被摧毀後僅用了很短的時間就重建了起來,這樣的“華沙速度”震驚了全世界,才使這裡成為了一個值得紀念的奇蹟。現在這裡已經變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空間,有著很多飯店和酒館,當然也是遊客來到華沙觀光的打卡之地。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雖然在華沙逗留的時間也只有半天,但那天不知是什麼黃道吉日,碰到了很多結婚的新人,也目睹了當地形式多樣的婚禮慶祝活動。比如在肖邦公園裡舉行的花草帽派對、用自行車載著新娘的新郎、非常正式的教堂婚禮以及在賓館的小餐廳中溫馨的晚宴,感覺波蘭人民是真實享受著這樣的小確幸,而沒有鋪張與喧囂的幸福感居然讓我們這樣的外人都能真心體會到,確實挺溫暖的。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2018歐洲遊(十二):波蘭雙城記

至此我的分享就全部結束了。距離出發的日子已經有兩個月了,我也是憋了一口氣停掉其它話題的更新專注把12篇遊記寫完,一是怕時間長了記憶就淡了,二是怕如此長的篇幅稍一鬆懈就完成不了,雖然感覺寫到後面狀態是越來越差,但終於還是按計劃完成了。

隨著現在信息的爆炸,在出行前我們都能夠對目的地有足夠的瞭解,旅行的過程無非就是把真實感受與行前預期相匹配的過程。這次歐洲行之所以覺得很值就是因為兩者的匹配度很高,感覺之前看到的介紹都是名副其實的,沒有被忽悠的感覺。而整體可看的東西又特別多,每天能接收到的景觀密度足夠大,讓你一天發3、4組朋友圈都不愁沒內容。總之,來過歐洲一次就會上癮,相信我也很快會有下一次的歐洲行。

最後還是感謝這段人生中的特殊時光給予我這樣漫長旅行的機會,感謝同行的每一個人,以及讚賞、評論、分享我所一路走來的感受的老師與朋友們。我一直的堅持是在遊記中去突出我個人的感受,因為照片是定格的,具體的時間地點是會淡忘的,唯有感覺是專屬於自己並永存在心裡的。


電影推薦:

《鋼琴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