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蘋果,你卻送來一車香蕉

我喜歡蘋果,你卻送來一車香蕉

文字 | 七七晴歌

01.

“下樓拿外賣。”

聽到快遞小哥電話的那一刻,我只覺得欲哭無淚。

四個小時前,我和王先生一起在商場吃晚飯。

飯飽茶足,看到扶梯旁巨幅海報上的蛋糕,我還是忍不住嚥了咽口水。

“人生沒有蛋糕簡直失去了意義啊。”我誇張地感嘆了一番。

話一出口,我就已經後悔了。

果不其然,話音剛落。王先生就拉著我在商場的A,B,C館之間穿梭,試圖找到那家蛋糕店。

我哭喪著一張臉,對自己的嘴快深惡痛絕。

“我不想吃了行不行?”我帶著哭腔哀求。

“不行,我一定要給你。”王先生語氣篤定。

半個小時以後,高跟鞋像是小美人魚腳下的尖刀。

我發了脾氣,轉身要走。兩個人坐在同一輛出租車上相顧無言,悶熱的夜晚就像是我此時無比煩躁的心情。

四個小時以後,我接到快遞的電話。

已經門禁的樓下。

隔著鐵窗,小哥把不知道冷了多久的外賣盒交給我,那一瞬間我好像找到了探監的感覺。

我喜歡蘋果,你卻送來一車香蕉

拖著隱隱作痛的腳上樓回到宿舍,恰巧接到王先生的微信,“外賣收到了吧?我看見一家店裡有蛋糕哎。”

我打開蓋子,看見外賣盒裡赫然裝著三個大饅頭。

“我對你很好吧。”

微信還在不斷地湧入對話框,看著頂端的“對方正在輸入”。

我只能和冷掉的大饅頭面面相覷。

即便走到分手的那天,王先生還在唸叨著他對我的好。

一樁樁一件件地羅列著他的深情。

我想,在旁人眼裡我定是薄情寡義,不知回報的角色。

至於王先生,則很輕易地撐起了痴情的人設。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深情款款都值得誇讚。

效率至上的今天連關心都開始分為“有效關心”和“無效關心”。

“有效關心”令我們如沐春風,倍感溫暖;“無效關心”則打著關懷的名號,付出著對方並不想接受的感情。

雞肋般的“無效關心”,不過是食之無味,棄之怕付出者可惜的感情負擔。

02.

今年二月“北大留美高材生拉黑父母,12年不歸”的事件刷爆朋友圈。

34歲的王猛(化名)成績優異,作為四川省高考狀元進入北大,大學畢業以後進入美國top50的學府繼續深造。

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和父母決裂的鴻溝。

一封長達15000字的控訴信說出了理由。

父母的“肆意操控”,“衝突”和“炫耀”讓這個表面無比優秀的男孩子實則充滿了軟肋:內向,敏感,不善交際。

過度關懷的背後卻是情感的缺失。

我喜歡蘋果,你卻送來一車香蕉

一方面,王父王母事無鉅細地控制著王猛的生活。

從吃飯穿衣到社交環境,無一不是按照父母的喜好,甚至上了大學都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學習。

另一方面,卻刻意忽略王猛的感情需求,特別是不允許王猛哭泣。

在面對挫折和不如意的時候,最本能的發洩方式都被父母扼殺。

在王父王母的眼裡,正是因為自己的付出才能造就如此優秀的孩子,誰知孩子成才之日卻不知感激反而要斷絕關係。

可是在王猛的心裡,自己卻正是因為這樣不恰當的關心才處處是軟肋,在光環背後早已經是萬丈深淵。

“有效關心”的首要原則就是看到對方真實的需求。

作為孩子,總有長大成人的一天。

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有了生活的技能和自己的想法,過度地干涉只會適得其反。

但與此同時,一個生命的成長是需要溫暖和陪伴的。挫折可能使人堅強,但也有可能使人走向另一個極端:一蹶不振。

看到對方的真實需求並樂於付出才是“有效關心”的真諦。

03.

“我喜歡蘋果,你卻送來一車香蕉。還哭著問我為什麼不感動。”

不是所有人都會以正確的形式付出。

我喜歡蘋果,你卻送來一車香蕉

很多人明明抱著一顆愛別人的心,卻因為自己的方式不恰當而成為他人的一種情感負擔。

可能被女朋友吐槽一句“直男癌”,或者更嚴重的,面臨和子女決裂的局面。

說到底,所謂“有效關心”就是一種“被需要的關心”。

如果看到同事因為私事神情黯然,貿然上去要對方振作起來,說一些雞湯故事可能收效甚微。

反之,只需讓對方知道自己可以在他/她需要的時候,願意提供幫助即可。

同樣,父母衣食無憂的時候,給他們買一些昂貴的保健品是一種“無效關心”。

抽出打遊戲逛街的時間回家陪父母吃頓飯更像是一種“有效關心”。

朋友生活困頓的時候,在不傷害對方自尊心的情況下拉對方一把也是“有效關心”。

成為那個被需要的人,在對方需要的時刻,提供需要的幫助,就是我們能給予別人最有效的關心。

我喜歡蘋果,你卻送來一車香蕉

作者簡介七七晴歌,一個有點可愛的女孩子。於萬千人中你能看到我的故事,我便有了為你翻山越嶺的勇氣。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光怪陸離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