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顏》:披上純愛的「軌」片

2014年一部主打出軌的日劇《晝顏》橫空出世,風靡整個東南亞。該劇還曾經被舉薦給日本首相夫人,論其火爆的原因,並不在於本身禁忌題材,而是該片披上了純愛的外殼,將出軌拍成了初戀。有人稱該劇是為出軌者洗白,三觀不正,導演西谷弘不止一次地澄清過,這部作品並不是在美化出軌和引導觀眾“走向不倫的道路”,而“

只是想展這樣的戀故事,這樣的人存在著。

《晝顏》:披上純愛的“軌”片

電影版《晝顏》算是劇版的續集,故事設定在電視劇情節結束的三年後,依舊延續了前作的“婚外戀”題材。在東方文化中,“出軌”是一件難以啟齒事,對兩個家庭來說更是一場災難,在社會輿論上也會遭受道德譴責。所以,將這種禁忌之戀搬到大銀幕上,並不是一件討喜的事。如果對於情感的處理把握不好就會讓觀眾感覺影片有為這段禁忌之戀洗白之嫌。所以影片對於情感的處理在火候的把握上很重要。

《晝顏》:披上純愛的“軌”片

關於“婚外情”電影,印象最深的是好萊塢1995年的《廊橋遺夢》,影片對於這段禁忌之戀處理得極其動人,甚至讓觀眾原諒了兩人對各自家庭的背叛,將情感的天平傾斜到出軌對象這邊。最重要的是,觀眾覺得這段禁忌之戀一點都不髒,更多的是愛情帶來的感動。電影版《晝顏》在情感的處理上也算得當,用一種純愛片的方式消解了“婚外情”這種題材帶給觀眾的道德包袱,但也沒有為這段禁忌之戀唱讚歌,而是深入到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去探討他們在面對這份感情時的選擇。

《晝顏》:披上純愛的“軌”片

整體上,影片對於情感的處理都表現出東方人的含蓄內斂。片中已經恢復單身的紗和與曾經的出軌對象北野重逢的段落,情感表達得極為動人,就像是拍一部青春純愛片,兩人在論壇上看到彼此之後,開始尋找、錯過,之後在河邊重逢,特別是兩人為了不違背曾經的協議而自言自語,在水裡一起捉螢火蟲的時候,這段禁忌之戀在觀眾看來也變得唯美動人、人畜無害。

《晝顏》:披上純愛的“軌”片

影片中,北野自始至終都沒有當面對紗說出“我喜歡你”,唯一的一次剛說出“我喜”,就被火車的噪音打斷了,直到臨終前才說出這句話。這是影片對於情感表達的一種極致化創作,很大程度上與東方人,特別是日本這個民族的情感表達有很大關係,日本人的情感表達都比較含蓄內斂,在情感關係上大多比較剋制,但也追求極致。影片最後的一組鏡頭畫面對比最能表現日本人所追求的極致化創作,鏡頭的一邊是水下紗徜徉在熱鬧的歌舞表演中,煙花綻放,絢爛無比,而鏡頭的另一邊則是北野裕一郎在坐在失去方向的車裡,黑夜的高速公路上狂奔,一邊是美好,一邊是死亡,兩個極致的鏡頭不斷剪切,構成了一段極致化的鏡頭語言。

《晝顏》:披上純愛的“軌”片

在構建兩人情感關係的時候,導演在影片中設計了很多精巧的細節,這些細節都能夠在影片中作為兩人的情感支撐而存在。比如,貫穿影片中的螢火蟲,不僅勾連起兩人的相遇過程,其絢爛發光的特徵也含蓄地象徵著兩人之間的愛情關係。而片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就是紗和在北野受傷的手上貼的創可貼,貼的位置剛好是左手無名指,結婚戒指應該戴的地方。這個創可貼其實就象徵著紗和送給北野的一枚戒指,當最終北野的原配飆車帶著他衝下山崖的時候,北野下意識地用手握住創可貼,算是出於對於愛情的一種保護與忠貞。

《晝顏》:披上純愛的“軌”片

影片最後,導演還是讓影片的主題迴歸傳統,讓觀眾在道德與情感的糾纏中畫上一個句號。雖然這段禁忌之戀最終遺憾收場,但導演卻給了一個留有希望的彩蛋。片尾,一個長相酷似男主角的小男孩找到了男主藏在箱子裡的戒指,送給了同樣長相酷似女主的小女孩,算是為這段遺憾的禁忌之戀做了彌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