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家庭醫生」升級 中醫藥服務進入「菜單」

今後,南京秦淮區的居民享受到中醫養生服務“升級”了。近日,南京市秦淮區衛計局發佈了《秦淮區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針灸、刮痧、推拿、拔罐為例,這些中醫藥服務將成為家庭醫生團隊的“標配”。除此之外,到2020年,秦淮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100%的站點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

在南京,越來越多的居民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並享受著他們的專業服務。去年,南京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簽約率約70%。秦淮區衛計局沈濤局長介紹,這些年,家庭醫生建設的具體形式一直在創新,居民簽約家庭醫生個性化服務包,除了“整體打包”簽約之外,還可把服務項目拆散,按需下單,這一模式正在全區推廣。

秦淮區衛計局副局長陳玲告訴記者:秦淮區共開發了9個個性化服務包,但在實際簽約過程中,他們發現:對整體打包式的個性化服務包,老百姓的依從性並不高,他們最需要的還是單項的、具體的醫療服務。

根據《方案》,到2020年,該區每個家庭醫生團隊都將配備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師,重點為簽約對象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和治未病服務,為慢性病患者提供中醫藥干預措施。還會根據簽約人群身體狀況和健康需求的不同,開放中醫藥健康養生個性化服務包。積極探索提供差異化服務,量身制定運動、飲食、心理調整等相關措施,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人群提供簽約上門服務,努力讓居民通過簽約服務能夠獲得更加便利的中醫藥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比如針灸、拔罐、推拿、刮痧這些都適宜進家庭進行服務”,陳玲說。

據悉,按照《方案》,2020年以前,該區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10類3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為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至少培訓3名適宜技術推廣人員,每人掌握4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範開展6類15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範開展4類5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目前,秦淮區中醫藥事業基礎深厚,層次豐富,資源富集程度高,可複製性較低,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全區310家醫療機構中,中醫醫療機構和有中醫科目的機構達155家,佔比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